古代官员如何“上班”

时间:2022-07-26 02:04:37

古代官员如何“上班”

历史的细节远比今天的电视剧精彩。《中国式官场――回望千年潜在规则》通过史料碎片缀织拼接的方式,复原了古代官场的些许风貌和具体细节,读来饶有趣味且意味深长。

鸡鸣即起

古代的上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有:“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因知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早晨五至七时)。

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古代公务员的所属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者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梁书・武帝纪》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

借光行路

上朝规矩,除一二品大员年高者,特赏可以骑马或坐椅轿外,其余人一律步行入宫;又因随从不得跟入的缘故,没人给你举灯照明。说是黎明开会,但若是把从宫门步行到朝殿这段距离算上,加上御史整队、等候传唤,得提前一些时间抵达。

明代紫禁城皆有路灯照明,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当权,才下令尽废路灯。其后,该制度又为清朝继承。紫禁城内,除朝房及各门外,绝无灯火,理由为消弭火患。因为无灯照明,还发生过有人在雨夜趋朝时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的意外。如按现在的制度,当视为工伤死亡,应予抚恤。

当然,这种上班时的牺牲绝不会发生在王公大臣身上。清制,凡亲王与部堂长官上朝,皆有专人打灯,军机大臣则有角灯导入内右门。还有奏事处官员、各部院衙门递奏官和各省提塘官,因为他们提前送到的各种文件和报告或许会成为皇帝在朝会上提出讨论的议程,因而也特许给灯。

上述这些灯火,就是广大“无光”上班族防备工伤的借光之源。大体办法,各自赶早,如等早班车似的站在东华门外。远远看见有灯过来,便蜂拥而上,亦步亦趋,没赶上这趟的,只好再翘首以盼下一个“有光”上班族到来。

迟到重罚

古代官箴以“清、慎、勤”为基本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下班,历代典章制度中,多有规定。如《唐律疏议・职制五》有一条法令说,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2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5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35天判处徒刑一年。倘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供职的“边要之官”,还要罪加一等。同书《职制四》中,还有一条点名考勤的法令和解释,大意是:内外官吏应点名检查实到人数的,有时一天几次,频频点名,点名时未到的,每缺一次点名笞打20小板,倘每次点名不到,完全不来上班,就计算天数,按无故不上班的罪名议处。

类似的惩罚办法,又为五代宋元所沿袭。爱好书画的读者,大多知道赵孟,他就因为上班迟到,被打过屁股。

清初诸帝抓考勤颇严,乾隆时,翰林修撰钱某在上书房为皇孙、皇曾孙授读。只因连日缺勤,便奉旨革职留任,8年无过,方准开复。

同时对下班也盯得很紧。特派太监管门,对京朝机关的散值情况逐日登记。官员若有部院应办事务或奉旨特派事件而应早散值,必须将早退的缘由告知管门太监,随时登记,以备查核。

不过到晚清时,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即如《官场现形记》中所述“不过同点卯应名一般,一来就走”。此外,除衙署有闲忙之分,官吏有尊卑之别,还要看你上上下下是否“兜得转”。同样是上班迟到,一则全无顾忌,一则忐忑不安,底气截然不同。

上一篇:卡斯特罗告别政坛 下一篇:“贿选总统”曹锟不亏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