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生活形态下的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

时间:2022-07-26 12:16:07

共享生活形态下的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

研究未来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形态和城市公共设施应该如何进行再利用设计,运用改良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城市公共设施的属性分类、功能及特点,提出空闲资源合理运用、智能交互、新能源创造和重视生命文化等公共设施的整体再利用创新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

城市公共设施指满足市民公共需求的设施用品,是伴随城市发展的融工业产品与环境发展为一体的公共物品或设备,主要分布于主题公园、广场、商业步行街、医院、学校、绿道、小区、快速公交等场所。从功能属性进行分类:健身类公共设施主要有小区、公园及广场健身设备;休息娱乐类公共设施主要有公园座椅;交通出行类主要有绿道、BRT快速公交系统、自行车租赁系统和停车场等;指示查询类公共设施主要有教育机构、行政机构、医院及道路的指示查询系统;照明类公共设施主要有小区及道路公共照明。其他人们经常享用的公共设施有:具备使用功能的电话亭和垃圾桶,具备精神审美功能的主题雕塑。

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及特点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由人类的生活需求发展而来,具备丰富的造型、多变的体量和多重功能,其内在核心功能是休闲和娱乐,在公共环境空间中解决社会大众实际生活中的住、用、行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问题,因此综合反映出实用性、合理性、审美性和系统性等原则。经深入调研发现,当今国内城市公共设施并不缺乏细节特征和个性元素,但整体功能单一,机械乏味,使用体验欠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基于共享因素的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原则

优良精致的公共设施能直接反映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与精神价值,国内城市公共设施需要在现有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再利用设计。所谓再利用设计,指的是并不需要大刀阔斧的革命性颠覆创新,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改造,赋予产品新的功能和意义,需要从生活形态的角度出发,研究当今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日常生活行为和消费价值观,以及人、产品和环境空间的整体关系。

1.充分利用空闲资源建设休闲和娱乐空间

建设和美化城市空间生活环境,形成富有弹性和可持续性的居住环境是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不仅仅限于重复式的资源浪费型设计,而可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的空闲资源进行再利用。最经典的案例是丹麦BIG设计事务为美国东海岸城市曼哈顿所设计的防洪规划方案中,针对高架公路下方狭长而又昏暗的通道,充分的利用这块闲置的空间,在高架桥底下巧妙的设计了下拉式展板,内嵌灯光照明并表面涂鸦处理,环境的有效提升让附近居民能在此享受前所未有的健身,游览和购物乐趣。

同样可以运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对其他公共设施加以利用,比如针对现今小车驾照学员急剧增多而驾照考场设置过少,导致驾照考试排队时间特别长的问题,则可以利用地处偏远和车辆行人稀少的公路段设置某科目的考场。城市路边的大量广告灯箱也造成定资源浪费,其空闲空间和温度如有效利用可提供给在恶劣天气中路人的短时居住。空闲资源的有效利用将使人们共同享受创新设计后带来的便利,同时能解决一定的社会矛盾问题。

2.以物联网技术赋予传统公共设施新功能

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猛进的背景下,各种生活电器和日用品都变得“智能”起来,与之相应城市公共设施创新应将信息技术与景观设计有效的结合,具体表现在智能交互和用户体验上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应该深入分析未来社会和生活形态的走势,洞悉人们在共享生活形态下产生的新需求和生活愿景。如城市中传统电话亭的通信功能已经大幅弱化,而智能手机续航时间短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可将电话亭中植入精密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从而具备语音拨号,网络化预约出租车和查询紧急信息的功能。公共座椅是人们需要休憩的必备场所,通过植入传感技术和APP技术,则能监测环境和天气,同时具备充电和称量体重的功能。在传统的景观灯设计中加入自动过滤系统和传感器,则能净化空气和实时监控拍照。通过以上设计思路分析总结:传统的公共设施有必要通过物联网技术给人类带来诸如安全和健康监控、环境监测、信息查询和手机电量续航等新舒适和便捷的功能,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运用公共设施作为载体产生新能源

城市公共设施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占用大量的公共面积和耗费了过多的资源。公共设施设计创新的内核和外延也面临多元的转变,以应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日益复杂的问题,设计师有责任思考并提出全新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以公共设施作为载体产生新能源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2010年台湾光宝奖的金奖作品“Green Pass”将传统的三棍闸机进行再利用设计,将人通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动能转化为电能,以供给后面通行的人提供刷卡识别的电量所需,该套公共设施系统设计让世博会等大型赛事免去重新布置电源和线路而产生大量能源消耗。高速公路上汽车高速行驶所产生的风能和噪音能转化为电能,能提供路灯的能量供给。这种能量自给自足的设计思路在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中得以充分展现,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为人类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同时也为不发达地区的能量供给提供了新路径。

4.注重安全性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安全性设计原则除了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结构和工艺,避免给行人造成伤害以外,更需要迫切关注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恶劣天气中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弱势群体缺少保护;暴风雨导致的路面破损;幼儿园和小学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虽然一些城市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设置了残疾人通道、老年人马桶和盲人过红绿灯的声音提醒设备,但以上这些只是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一些细微地方更需要努力创新并完善,如在电梯扶手上增加盲文便于盲人知道楼层;在斑马线上设置行人通过警示灯,在有行人通过时能最大化的阻止少数非文明车辆通行;在下井盖的洞壁上沿处增加光带,当雨水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冲走井盖时能自动感应发光,防止行人掉进井盖的悲剧发生;在天桥下端设置一条专门为宠物通行的“小天桥”通道,避免宠物横穿马路造成的危险。所以,基于安全性的设计原则,城市公共设施中有大量需要改进和再利用设计的地方,能直接反映出未来城市的善意、和谐和高质量,也体现出对生命文化的强烈关注,对弱势群体和动物的高度人文关怀。

结语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共享生活形态作为当前及未来人类生活的新语境和动力,悄然带动了利益共存、资源分配、信息共享和生命爱护的重新定义,尤其是资源供需模式和信息服务的融入,让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产生更多可能性。应从节约资源和可持续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深入社会现实并挖掘未来公共设施共享模式的可能性,用改良设计的思路和整合设计的方法,提出解决诸如空闲资源合理运用、智能交互、新能源创造和重视生命安全性等公共设施的整体再利用创新设计,实现完整的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设计。

上一篇:经济型裁员问题及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下一篇:服装陈列艺术的形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