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七)

时间:2022-07-25 07:23:57

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七)

(三)校园歌曲的音域和音区

音域和音区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也是歌曲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歌益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有关作品的音域和音区。因此音域音区的多层性也就成了校园歌曲的一个重要特点。

1、根据各年龄段的音域来确定作品的音域

①童声期。少年儿童学生在变声之前,不分男女都叫童声,这种声音纯净、柔嫩稚气,近似女声,幼儿歌曲《快乐的小舞曲》(晓洪曲)就只用了五度(12356),孩子演唱时不费劲。6―7岁(小学一二年级)音域c’-c。(或大d。)八度左右,《上学歌》就只用了八度(12356i)。《粗心的小画家》《爷爷为我打月饼》等也在八度内,孩子均能自如地演唱。8―12岁(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一年级),音域扩宽为a―e2,可达十二度左右(常用音域仍为c’一d。)。这一时期少儿歌曲特别多,《队歌》音域b―d。。《我爱北京天安门》音域c’一d。。《中学时代》音域b―d。……这些优秀的校园歌益都注意了儿童的音域特点。定调合理,所以能长期在儿童学生中传唱。

②变声期,12―14、15岁(初中阶段)。这是音域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由于声带变化,儿童的声音变粗、变沙,变低沉,高音上不去。相对说女孩变声不很明显,时间不太长(几个月)。而男孩的声音变化大,时间长(一两年),音域渐渐比女孩低五至八度,这时给他们写的歌曲音域最好在八度以内,并在调高上留有余地。施光南作曲的《多么美》就只有八度:

该曲很适合变声期学生唱。为了拓宽音域,一些校园歌曲采用了齐唱加二部合唱的方式,齐唱部分音域不宽。合唱时分高低声部,男女声均可在适合的音域内,演唱不困难,并可以增强歌曲表现力,培养学生和声听觉,适应于变声期学生的需要。

⑧变声后期,十四、五岁――十七、八岁(初三至高中)。这一阶段的男女声的声音渐渐稳定,男声低八度,齐唱有混声效果。但与成人声音相比仍不成熟。根据音质音色音域的差别,男女声可分高低声部。(女高音音域cl_f2或g。),女低音g-d2,男高音c-f(或g。)男低音G-c(或d。)。1993年中国校园歌曲征集入选的高中生歌曲,如《国旗颂》、《为你十六岁祝福》等均是齐唱与混声合唱。《唱不完的欢乐歌》为女声领唱合唱,《高中生的夏天》则为男声合唱,这些歌曲都注意了各声部的音域,齐唱时音域不宽(7-2),高低各声部都能达到,合唱时音域则拉宽,发挥各声部的特点,学生均能达到。

④春声期,十八――十二、三岁(大学阶段)。其音域与其他成年人基本相同,声音稳定,表现力强。例如《大学生圆舞曲》是领唱与混声合唱,总音域c-g2,各声部都比较容易演唱。

2、以易于演唱的音区为主,难唱的音区为辅

在人声的音域里,又有高中低音区的划分,例如童声a_d1为低音区,e~_b2为中音区,c。fz为高音区,与春声期的人声音区划分大致接近(男声低八度)。一般来说校园歌曲都以易于演唱的中音区的音为主,以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为辅。如果总在高低两端打转,学生很难演唱,效果也不太好。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中音区的音(1=bE 1 2345)出现62次,而高音区的音(671)只出现14次,低音区的音(567)只出现10次。有些合唱歌曲为适应高潮的需要,高声部会较长时间在中高音区旋转,低声部会较长时间在中低音区旋转,如《大学生圆舞曲》的第二段(参见西师出版社《声乐曲选新编300首》)高声部高音区音(1=“B§jj÷)出现41次,中音区出现13次,低音部的音区也相对提高,这种进行是为了获得明亮饱满的和声色彩,与混声合唱音域相符合。但就是这种情况下最高音“6”也只出现两次,这种手法多出现在春声期的校园歌曲中。在儿童歌曲中极少运用。

以上分析说明,在校园歌曲的创作中一定要注意音域音区的多层性。

上一篇:民族唱法的窍门(二) 下一篇:“视唱”在幼师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