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的渗透问题

时间:2022-07-25 06:44:13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的渗透问题

[摘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背后隐含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语言往往容易成为交际障碍,影响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这种交际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入民俗文化因素,以利于语言教学,是值得对外汉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民俗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250-01

对外汉语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活动,学习者不仅要学习汉语本身,还要面对汉语语境下的各种民俗文化。这种特定的民俗文化既是一种生活氛围,又是一种生活模式,长期侵染其中的人们已经习惯成自然,不自觉地按其行事,而对于一个从未置身其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则是一种与自己的母语文化截然不同、并带有神秘性和未知性的崭新内容。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入民俗文化因素。

如何注入民俗文化因素,以及在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应注意哪些问题,值得对外汉语教师思考。从本质上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俗文化交流的过程。留学生学习汉语需要了解中华民俗的一些基本知识。汉语教师教授汉语同样也需要研究学习对象的民俗文化特征。总之,跨语境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要与母语语文教学有所区分。因此,要搞好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辅之以相应的民俗学知识。

一、树立以民俗文化为教学重点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语言学知识的传授,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重视不够。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常存在这样的误区:观念上轻视对外汉语教学,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只需要教学经验,不需要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对国情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对文化的发展变化缺乏敏感。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仅仅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教学活动中仅满足于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文化上的交流。在这种旧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会觉得汉语课单调枯燥,往往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

二、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对留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是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负担着的一项重任,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对文化传播的结果至关重要。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要树立语言和文化不可分的概念。把民族文化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把语言教学置于民俗文化背景之下,主动自觉地将民俗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教学中。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语言学习者,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应该具有相应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文化内容。如对于初级汉语学习者,课程中应注意突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教材的编排方面思想脉络要清晰,有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文化教学内容,有我们要通过语言传递的优秀的中国文化思想。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任何一种教学理念的实施都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取决于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这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民俗文化知识

不论是初级还是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时,对更多、更深入掌握中国民俗文化都表现出强烈的渴望。有的人学习汉语的甚至是因为受到某一民俗的文化吸引。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常常会从本民族、本国文化的视角对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各种民俗现象提出一些让人始料未及的问题。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对语言及其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解。

(二)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将民俗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在提高语言专项教学技能的同时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熟悉中外文化。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对外汉语教师来说,要传播给学生丰富、正确的文化知识,自己必须具备系统的汉语言学知识和很强的母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大量的非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化知识,这是文化教学得以实施的客观前提。此外,对外汉语教师还应当具有广博的异域文化知识,这样既能够使教师妥善处理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又能通过文化比较强化本土文化的影响力。这些非语言知识是使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其次,要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正确的表达法,并且要能做出文化上的分析。在语言教学中教授文化,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汉语,从而进行有效地交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明确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外,还应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在这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让他们说出来的话得体,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文化教学内容。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方面,促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除了生动活泼的阐释之外,还可利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发掘学生的兴趣及与中国文化因素相关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亲身体会、实践,使他们可以学到蕴含着文化因素的语言知识,同时激发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崔淑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2]王风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

上一篇:从大学生源构成看教育公平 下一篇:医学电子学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