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鸭病措施浅议

时间:2022-07-25 03:26:32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此话确有道理。经常细心观察鸭群,及早发现问题,在卫生、防疫、饲养管理等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不出漏洞,最终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

1 严格进行消毒

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清扫冲洗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扫后洗,先顶棚、后墙壁、再地面。从鸭舍的远端到门口,先室内后环境,逐步进行,经过认真彻底的清扫和清洗,可以消除80%~90%的病原体,而且可以大大减少粪便等有机物的数量。空舍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后污道(清粪车行使的道路),每星期要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全场环境消毒。空舍消毒一般要用2种~3种不同作用类型的消毒药交替进行。带鸭消毒时,首次带鸭消毒的雏鸭不低于7日龄,以后再次消毒时间可以根据鸭舍内的污染情况而定,一般在育雏期每星期进行一次,育成期7天~10天一次,成鸭10天一次,发病期间要坚持每天一次。

2 及时免疫接种

鸭场要结合当地发病情况、疫苗的免疫特性和抗体监测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免疫时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疫苗,严格按疫苗标签说明的剂量和方法操作,坚决不能使用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如果鸭饲养期间本群或相邻鸭群发生传染病,应进行紧急接种疫苗或注射高免血清,以迅速控制住疫病。同时,要做好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防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关键要掌握好用药程序、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临床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防止鸭产生耐药性。

3  及时诊断治疗

及早发现病鸭、正确诊断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大规模暴发。生产中做到勤观察鸭群,一旦发现异常病鸭,要及时隔离,立即送病鸭进行诊断化验,并对症制订治疗方案。对治疗价值不大的病鸭要尽快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造成人为的疫病发生。

4 切实搞好保温

温度是培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1-3日龄32-34℃,4-6日龄28-30℃,7-10日龄24-26℃,11-13日龄20-22℃。温度逐渐降低,每天温度变化不超过2℃。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升温或降温要以雏鸭的行为表现为准,尽量满足雏鸭对最佳温度的要求。如在温度过低时,雏鸭怕冷,会靠近热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正常时,雏鸭精神饱满,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绒毛光亮,伸腿伸腰,分布均匀,静卧无声,吃食、饮水、排泄正常。

5 饲养密度和分群

雏鸭的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鸭舍潮湿、空气污浊,引起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密度过小,则浪费场地、人力等资源,使效益降低。网上育雏时较合理的密度是:1-7日龄25-30只/平方米,8-14日龄15-25只/平方米,15-21日龄10-15只/平方米,22-28日龄8-10只/平方米。地面育雏密度应降低一倍。同时,注意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可小些。

合理分群:按每群200-300只进行分群饲养,同时对小鸭、弱鸭、病鸭挑出来单独精心管理。

6 保证通风换气

雏鸭新陈代谢旺盛,鸭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粪便和残料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就会危害雏鸭健康,严重时会造成雏鸭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合理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室内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改善鸭群生活环境,达到促进鸭只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

最后要注意不得使用国家禁用药品。为了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农业部颁布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凡是列入清单的药物,鸭农均不得使用。

上一篇:关于我国北方城市园林绿化的问题探究 下一篇: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如何转变和提升工作水平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