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见

时间:2022-07-25 10:27:25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见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加强能力思维的培养,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一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以期共同探讨。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数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是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二、注重教给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中学数学常用的观察,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1.重视学生的说,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并且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说时声音要响亮,培养学生爱说的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表明,他们以抽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就要提供适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材料感知作为支撑,建立表象逐步达到抽象。

3.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提问要有思考价值,并留一定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4.增加练习的思维含量,注重练习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习中实现,通过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上一篇:班级日志――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下一篇:初中英语创造性教学的尝试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