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禁绝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

时间:2022-07-25 08:42:24

如何有效禁绝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

近年来,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新热点,社会高度关注。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连续出台文件,严肃查处典型案例,力图遏制有偿补课。2015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教师〔2015〕5号),提出了六个“严禁性”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通报批评、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并处以相应的行政处分。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治理办通报了六起中小学有偿补课典型问题查处情况,包括湖南省衡阳县第六中学、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南街小学、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五一路小学、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高级中学、江西省吉安市峡江中学、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停前中学等六所中小学校及有关教师,上述地区也都对涉事学校和教师进行了严肃处理。

在政策高压之下,目前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明目张胆进行有偿补课的现象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是,还远没有达到大幅度下降的目标要求。从公开的信息看,部分省份去年依然查处了多起典型案例,涉事在职中小学教师在个别省达到数百人。一些重点城市和地区高压态势明显,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在许多县城,有偿补课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同时,“隐秘式”有偿补课早已暗流涌动,成为有偿补课的新形式,给查处带来了很多困难:一些在职中小学教师在家里组织补课,且人数不是很多,既不易被举报,职能部门也无法进入居民家里进行查处;一些在职中小学教师利用休息日或假期,到其他地方进行“交叉”式有偿补课;有些在职中小学教师与家长达成默契,由家长出面组织,使得有偿补课行为更加不易被察觉和举报。有偿补课的科目也由传统的数学、英语等扩大到政治、地理等学科。

有偿补课之所以屡禁不绝,不仅有家长不配合、社会有需要、教师收入偏低等因素的作用,而且不排除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崇尚“升学GDP”、唯分数论成败的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因此要治理有偿补课,需要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效果。

第一,可以通过删减或整合的方式减少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一些知识点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通过整合,可以有效减少学生重复学习时间,进而间接达到避免参与有偿补课的目的。

第二,降低各科课程的学习难度,使绝大部分中小学生不需要补课就能基本掌握应学的知识。当前各种版本的教材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知识“层层下移”的现象,十多年前初中学习的内容,现在在小学课本中已经屡见不鲜,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在课堂上消化,为参与有偿补课埋下了伏笔。

第三,在国家统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门课程教科书的基础上,试行个别课程只编写教师用书,减少学生对教科书的依赖。通过对中小学的深入调研不难发现,个别学科教材的内容编写较为简单,不少内容甚至可以在网络上直接下载。我国多年的教育观念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依赖,如果对教材的编写和形式进行适当的创新,可能会对治理有偿补课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四,改革中小学考试制度。国家对中小学考试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考试的难度和次数。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减轻学生考试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试行考试题库制度,由省级教育部门设置小学和初中不同考试类型,包括小升初考试、毕业考试等题库,以及根据不同版本教材设计的题库。题库中的题目必须难度适中,国家考试主管机构可以通过抽查等方式对各省题库难度进行监测。中小学所有考试题目都只能在题库中选择,避免学校老师利用偏题、难题来“胁迫”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禁绝有偿补课,宜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疏就是采取类似上述提到的一些办法,从内部和深层次减少学生参与有偿补课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治本之策。堵就是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形成政策上的高压态势,在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进一步弘扬教师和教育系统形象,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一篇:互联网广告投放的定价模式及会计处理 下一篇:高校校园媒介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