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域下网络舆情论文

时间:2022-07-24 05:13:47

自媒体视域下网络舆情论文

一、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构成新挑战

1.自媒体草根性与随意性使高校舆论引导与维稳的难度加大。自媒体包括微博、微信、日志、个人主页等多种信息与交流形式,使大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他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成为了大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满足了其自由表达、自我发声、互动演绎的需求。自媒体的“草根性”促进了信息来源的平民化,但草根性也同样带来了“信源”随意或失真,部分学生随意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的信息,传播子虚乌有、歪曲编造的消息,自媒体先天带有的“草根化”特质造成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真伪难辨,充斥着情绪化和随意性,扰乱学校管理体系和其他不明真相同学的价值判断,由此导致的突发性、增加了学校内的不安定因素。

2.自媒体强交互性与即时性使高校舆论引导与维稳的可控变难。自媒体让大学生每一个体随时实地、随需而应地采集信息,“人人都可发声,人人都被关注”,信息收集、整理、报道、分析、点评和传播门槛低、“短”“频”“快”,“直播”功能得到巨大发挥,信息一旦或转发,就可能瞬时达到师生互动、朋辈互动、社会互动等双向、多维互动,这种互动由单一趋于多元参与,从静态变为动态,由平面走向立体,自媒体强交互性和即时性使得高校很难控制舆情。谣言传扬,宣泄夸大,视听混淆,这些情况又极可能导致加速度传播,最终形成网络“蝴蝶效应”,使一般事件恶性发展。

3.自媒体隐匿性与模糊性使高校舆论引导与维稳的管控能力减弱。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自媒体的隐匿性给了大学生“随心所欲”的空间,部分学生为达到个人私利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过分追求信息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失实的消息,甚至“无节操”的降低自身道德底线的信息,这种信息源的隐匿性给高校的网络管控能力带来很大挑战。虽然我国目前有很多法令管制网上活动,但是还只是停留在对网站的管理上,对于自媒体的管理这些法令就显得不全面、不规范,甚至处于管理模糊地带。当前,尽管很多高校已意识到了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维稳的重要性,但是鉴于人力的不足、监测的缺乏、能力的欠缺等因素,高校的网络舆情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粗放型”管控状态,迫切需要对自媒体进行规范与引导。

二、自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的机制探索

1.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引导机制。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的重要场所,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高校自媒体用户主体知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个性化特征明显,利益主体多元化、情感诉求多样化、角色参与隐性化,必须把握自媒体传播规律,高度重视高校舆情的引导,以开放的心态迎接自媒体时代的师生民意表达,创造更多开放的自媒体交流渠道,使师生合理的诉求得到充分的释放,切实反映师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将自媒体舆情的呼声当作了解师生民意的新渠道,以疏代堵,变粗暴打压为互动交流,对各类偏激的非理性言论进行积极主动、平等灵活的疏导,通过强化主流舆论,澄清歪曲言论,孤立错误言论,破解“沉默的螺旋”现象,以开放的视野和心态解读互联网中的师生表达的深层次问题,使其真正成为高校维稳工作的关键环节。

2.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机制。一是充分运用论坛、SNS、QQ、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开辟的对话平台,打造青年学生思想舆论“集散地”“先锋营”和“特属专区”,营造一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对话的情境,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构建全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师生呼声与意见收集新范式,掌握真实、全面、立体的信息;二是做好舆情分析,围绕高校的教务教学、日常管理、文化活动、思想动态、就业创业以及社会热点等问题分类整理信息素材,从身份角色、情绪立场、动机目的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估和分析,做出准确、科学、理性的研判;三是做好舆情反馈,建立高校内部舆情研判联席例会制度,交流收集的舆情数据,深度把握舆情的发展动向,提供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提前介入,切实解决大学生的诉求和建议,防止负面舆情、情绪的生成、蔓延和广泛传播,促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稳定。

3.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处理机制。舆情产生后,高校应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把控局面,减低或遏制舆情事件的恶性扩散。一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事求是地报道事件,利用高校官方媒体权威优势合理引导自媒体舆情,第一时间迅速参与,第一时间权威消息,第一时间抢占网上落点,第一时间开展评论引导,让主流声音和正确言论及时上线,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减少师生的猜忌、误传甚至恐慌;二是广泛开辟渠道,架设师生连心桥梁,及时跟踪报道事件的整个经过,事情处理的意见,危机善后的效果,做好合情合理的回复与反馈,实现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形成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三是做好科学反思,针对整个事件发展中暴露的各种问题,灵活运用自媒体平台,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让大学生参与讨论,向公众征求意见,讲清有关事件的政策规定,说明类似事情的处理程序,指出今后工作的改进方案,引导师生做好总结反思,增进大学生与高校管理者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4.提升高校自媒体理性发声的素养。自媒体理性发声需要提升自媒体用户的舆情甄别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构建自媒体规范有序、和谐健康的公共媒介磁场,维护高校稳定的舆情环境。一是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展自媒体应用相关培训、开展新媒体文化活动,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做一个有操守的“自媒体人”;二是壮大青年意见领袖力量,建设一支熟识校园文化、来源分布广泛、喜爱分享观点、人格魅力四射以及日益“去匿名化”的高校“意见达人”队伍,通过他们带动引领“粉丝”群的集聚,分析释疑,示范引导,组织动员,使他们真正成为网民“导航器”、舆论“调和器”,提高自媒体理性表达的能力;三是邀请社会人士如人大代表、企业家、学者举办讲座,以社会角色的视野来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记录体验心得感受,引导青年学生用客观的、理性的、历史的、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和社会现象,得出科学的社会观察结论。

5.完善高校舆情传播的监管问责机制。当前,自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比较滞后,既没有专门的自媒体管理机构,也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迫切需要依据自媒体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与自媒体相关的法规和监管体系。在目前立法滞后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先行制定自媒体管理与使用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媒体舆情“游戏规则”,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自媒体舆情环境;此外,强化高校管理的问责机制,鼓励大学生合情合理地通过互联网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广开言路,表达诉求,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对违背社会道德、散播虚假信息、煽动紧张气氛、扰乱校园秩序者追究责任。

作者:董文波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上一篇:网络问政与网络舆情论文 下一篇:医疗工作网络舆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