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师生信息素养论文

时间:2022-06-19 02:00:57

新媒体时代高校师生信息素养论文

一、对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评估与调查规划

对高校师生进行信息素养评估的指标体系有很多,本课题组在综合国内外各个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出将师生放在同一价值判断体系内进行比较平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信息安全五大结构性维度和16个二级指标。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内教师型、研究型和基本型的图书馆读者进行了一次信息素养的测评。结果显示,教育型的读者信息素养综合得分优比较大,尤其是在信息技能方面的优势最大,然后是信息知识、信息意识。研究型和基本型读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差别不是很大,只是基本型读者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安全三方面偏弱了一些,这受制于他们所受的教育。换言之,在同样的信息环境背景下,除了担负着信息素养培育责任的教育型读者外,研究型和基本型的读者信息素养水平其实是没多大差距的,表明在新媒体面前,大多数人处在同样的信息起跑线上。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状况,本课题组除了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模糊综合测评以外,还需对高校师生在具体的学科研究和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知识方面的情况做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此,课题组选取了南昌市区的4所高校的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的唯一一所211大学,代表着南昌的最高学府,南昌科技师范大学作为江西省普通二本高校的代表,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江西省大专层次高校的代表,南昌科技学院作为江西民办本科院校及高等职业院校的代表,分别代表着四种不同层次的学术水平和生源水平,以体现调查对象的丰富性、多样性,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教师165份、研究生187份、本科生193份、专科生189份、高职生19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26份,采用软件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师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

二、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结果及其主要特征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师生的阅读总体上缺乏信息引导,信息意识不强的读者占半数以上

随着信息传播载体多样化的出现,阅读不再局限于看书读报,APP软件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可以将图书馆和学科研究的数据库转移到读者的手中。本次调查发现,高校师生的人均每天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时长在2个小时以上的占74.2%。但是从阅读的内容的调查来看,上网只是为了随意看看找点乐子、和他人进行互动的人数占总数的53.5%,为了阅读小说和一些科普性文章的人数占22.8%,有目的性地读自己想读的专业书籍和论文的占总数的11.6%,且这部分人中高校教师的比例高达69.6%。近七成大学生反映,没什么人专门告诉自己到哪里去读什么、怎么读,而近六成的教师反映,不善于使用一些移动终端的数据库。说明高校师生的阅读质量普遍不高,随意性比较大,不知道需要什么信息,也不懂如何在移动终端寻找需要的信息;教师的阅读虽然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目的性,但是缺乏专业性的引导。

(二)高校师生在信息知识上的差异与学历水平成正比例,但是在新媒体使用知识上差异不大

从一些专家研究的结果来看,信息知识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文化素养、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源知识等。在调查中,我们用新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相关软件的使用技术来代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用学历代表文化素养,用对信息关键词的概况能力代表信息基本知识,用对数据库的了解情况来代表专业信息源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能比较容易地说出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和术语的调查对象的排序是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总体而言,与学历和成正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同样体现在专业信息源知识的获取上,在调查的访谈中发现,英语水平对调查对象对数据库的使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新媒体技术,尤其是移动终端技术是在最近几年兴起的新生事物,所以在新媒体的使用知识方面高校师生处于较为相同的水平面上,具体体现就是,一些图书馆开发的APP移动服务终端,只有近半数的人曾经安装到手机上,其中又有近6成的人最后又卸载了这个程序,原因就是不懂得怎么使用。

(三)教师的信息技能要强于学生,但是学生的信息分享和传播的愿望与行为均强于教师

信息技能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享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个人充分利用全球信息资源来提高自己,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调查显示,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师生获取学术信息的主要途径有了比较大的改变,近七成的调查对象喜欢在网上查找所需资料,如果没有互联网,则同样比例的人会选择去图书馆。布尔逻辑和一些特殊的搜索技术是为获取焦点信息而建构的搜索策略,但是懂得这种策略且使用过这种策略的调查对象的比例却不很高,总体呈学历从高到底的递减规律。

三、提升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水平的策略建议

国内不少研究均将高校图书馆视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责任者,然而,仅靠图书馆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还不够,还应从多方面入手,寻找适切的提升信息素养水平的办法,针对前述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三个主要策略路径。

(一)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加强对信息意识的引导

所谓学科馆员制就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指定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一种模式。目前在传统图书馆时期,这种制度在高校中还不是很普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读者阅读时面临的迷惑和困境会越来越多,信息意识需要得到良好的发掘和引导。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学科馆员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教师或者研究生,因为他们有科研的需要,而在新媒体时代,建立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服务对象的学科馆员队伍显得尤为紧迫。从前文的调查结果可知,这两个学历层次的读者在庞杂的信息面前更容易失去方向,亟需正确的引导。所谓健全学科馆员制,就是对学科馆员岗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大,每个图书馆员应具备信息通晓的能力,能够流畅地使用信息技术,流畅地实现思维转换和鉴别评估,一句话,能为读者流畅地解决信息问题。

(二)采用Big6教学法提升信息技能水平

对信息技能的培育更主要是依靠系统的信息素养教学培训。由迈克艾森堡和鲍勃伯克维茨提出的Big6教学法,立足于采用批判性思维解决信息问题,是一种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包括六个步骤,分别是定义任务、搜索策略、获取信息、运用资源、整合信息、评估信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技能不能仅限于懂得图书情报检索和计算机操作,还应具备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Big6教学法的优势就在于这六大培养步骤抓住了信息技能的核心,使大学生掌握随时解决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尤其适合大学本科和专科层次的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读者对采用传统大课形式来抽象讲解图书检索技巧比较反感,导致图书馆开设这种课程时到课率不高,学习效果不显著。而采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结合Big6每个阶段的实践演示,能达到开小课的效果,达到提高信息技能水平的目的。

(三)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追赶信息技术更新换展的步伐

培养信息素养的本质就是要培养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日新月异,从web1.0到web2.0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信息获取技术的提升,更是信息观念的变化,新的观念又将促进新的使用方法的出现,进而反作用于信息技术,催生更多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在这个技术和意识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信息使用者的读者,如果仅靠在校所学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是很难处理层出不穷的信息问题的,必须掌握自我学习能力。应让学生改变“学习是学校之事,是课堂之事”的观念,树立起在课堂之外,生活实践之中无处不可学的观念。自我学习能力包括创新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快而容易学习新知识、准确理解、准确记忆、快速记忆、持久记忆、想象力、逻辑性、善于推理等一系列能力。这些能力的培育,需要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特别的重视。

四、结语

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五部分构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呈现出由核心向外逐渐扩展、各内涵要素的重要性渐次递减的形态。其中信息技能是核心,其他四个要素与这个核心以不同的关系形成紧密的联系,并受四个要素的制约。因此,抓住了信息技能的层次差别,就抓住了高校师生在信息素养培养上的关键点。本文仅对信息素养内涵中最关键的前三个部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提升信息素养的策略建议,是因为在当前的条件下,那三方面的问题需要优先解决,但并不否认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相反,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某些特定时刻,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会比前三者更重要。总体而言,随着新媒体在生活中逐渐广泛深入的应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水平的提升也显得日益迫切,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作者:刘旻净 单位:南昌大学图书馆馆员

上一篇:全媒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信息素养论文 下一篇:高职院校涉外礼仪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