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时间:2022-07-24 02:49:44

静脉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静脉应用化疗药物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对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性,一旦外渗,后果严重,静脉注射部位除红、肿、疼痛,溃烂等情况外,严重者需借助外科清创、植皮或截肢手术,因此在化疗前、中、后分别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药物外渗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化疗前的预防和护理

护士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向患者认真讲解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药物外渗对血管的影响:①交代高危药物选择中心静脉给药的好处,争取配合,选择外周静脉时,在注射前30分钟行局部热敷,使静脉充分暴露。②叮嘱病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外渗。③指导患者自我观察,询问病人感受,是否与往日不同;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的肿痛,如有以上感觉立即向护士报告,护士及时作出判断及处理。④交代病人尽量不要压迫输液肢体,以免影响血液回流。

护士必须熟悉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有:①长期在同一血管处穿刺或活穿刺时针尖顺静脉外膜划破血管壁,药液渗至皮下。②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药液顺针尖孔外渗。③穿刺时刺破血管壁对侧,药液沿对侧血管壁外渗。④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后,局部按压时间短,药液从针眼外渗。⑤老年化疗患者血管本身病变。⑥小儿及不合作者在注射过程中躁动,至针头移位或脱出,药液外渗。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选择合适的血管:①一般患者的静脉选择: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如发疱性、刺激性药物不宜选用足背小血管,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等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可选用前臂静脉或粗大的静脉。一般不使用下肢静脉给药,因为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对长期静脉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注意保护静脉,外周静脉穿刺难者可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给药。②特殊患者的血管选择: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禁止在上肢输入化疗药物;乳腺癌患者禁止在患肢输入化疗药物。

化疗时的预防和护理

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再将针头沿血管方向进入少许,固定好,对小儿及不合作者,可采用夹板固定的方法。

使用化疗药物时需注意:①需有回血;②穿刺处无红肿;③滴入通畅。

合理使用药物: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的给药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不能用化疗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用生理盐水确认有回血或无渗漏后再输入化疗药物,输注期间密切观察回血情况,局部有无疼痛等;联合用药时应先了解药物刺激性大小,原则上先输入发疱剂,如均为发泡剂,先输入低浓度的,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冲洗。化疗药物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需要3分钟以上的速度滴入,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收到强烈刺激。

化疗药物渗漏的护理

一般护理: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如果发现或可疑有渗漏情况发生,应首先立即停药,抽吸针头及血管内的药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拔针,并压迫针眼5分钟,再采取其他有效地措施。

冰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减少渗漏。冰敷时间一般2小时~3天,冰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局部血运情况,避免冻伤。

解毒剂的应用:硫化硫酸钠可用作氮芥类、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的解毒剂,可使药物迅速碱化,延缓与DNA结合,减少损伤。长春新碱类药物外渗,可局部注射透明质酸300U加生理盐水1~2ml局部注射,间隔数小时侯可重复使用,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类药物也可用碳酸氢钠局部注射,因其为偏酸性,碳酸氢钠与其结合,可起化学沉淀作用。

中药制剂:依照中医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原则制成中药涂抹剂,对各种药物外渗后引起的水肿瘀血、疼痛疗效显著。如中药六神丸外敷、如意金黄膏等。

手术:对广泛组织坏死可手术清除,皮瓣移植、植皮等。

综上所述,静脉化疗药物发生外渗关键在于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护理,就可以顺利完成多个化疗周期,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上一篇:腭裂手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手术室护士如何规避职业风险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