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优秀干部事迹材料

时间:2022-07-24 03:25:43

农村优秀干部事迹材料

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走访,*认为,*村最需要的是发展,但*村的发展必须是让群众长远受益的发展,不能盲目的发展,特别是对引进的企业一定要围绕“农”字做文章,让群众能从中受益。为此,他决定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村的发展:一是转变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二是尽快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三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变少数村民“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及时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开展“*怎样快发展”讨论,寻找差距,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常说,以前的*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还富不起来,是*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发展路子。

*村群众的发展热情被激活了,*立即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和目标。20*年,村里依托已有的80亩葡萄示范园,成立“优质葡萄种植协会”,聘请农技专家传授栽培技术,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壮大了葡萄特色产业,还办起了葡萄文化旅游节,现在,*村有90%的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600多亩,人均增收2000元。20*年,村里引进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订单”方式,与村民签订小麦种植、收购协议,并积极吸收村民到企业务工,村集体每年也可增收10万元。几年来,*县*钢构有限公司、*市杨帆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肥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促进了*村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十大名村”之一的*村,每年到村里参观考察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何做好旅游文章、增加村民收入成了*心里常常考虑的问题。他多次召开村“两委”和群众代表会议研究旅游开发事宜,多方争取建成了“大包干纪念馆”,并依托纪念馆和农家茅草屋、村民文化广场等旅游休闲景点,拓展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吴广德在*的帮助下率先卖起了花生、黑豆、麦粒脆饼等旅游小食品,每天净收入100元以上,群众看到了甜头,自发地做起小买卖,还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为游客提供娱乐、食宿服务。

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通了村级水泥路,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修复了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了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翻盖了122户房屋,4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物质生活上去了,村民对文化教育提出了新希望。为鼓励村民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在*的提议下,村里专门设立“教育基金”,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专科奖励3000元,本科奖励5000元。在村里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组建了腰鼓、花鼓表演队,兴建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每周还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文化广场放起了露天电影。去年夏天,当村民围坐在广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况时,都说:“还是沈书记想得周全,还是这样聚在一起看热闹!”*村得到快速发展,20*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年的2.87倍。*村党委副书记李梦元说:“他心里装着*,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

“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就是我们的亲人”

*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来*时,*有两个村民组,其中一个是东南面的大严村民组,村民住房条件相对较差一些。20*年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劳累一天已经休息的*,想起了大严村民组*家的房子是危房,赶紧撑着雨伞冲进大雨中,由于泥路湿滑,鞋子掉了,他干脆脱掉鞋子,赤脚来到*家,动员他赶快搬出去,直到把*安排好住处才安心。此后,抓紧改造危房就成为*给自己定下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得知国家对“三农”投入的资金在增加,敏锐反应,立即争取补助资金改建村民住房,20*年底,在*村的东南方,四幢两层小楼房的生活区拔地而起。20*年春节前,包括*在内的26户农民,都住进了上下两层160平方米的楼房。五保户韩庆江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知道后,及时带他住院治疗,并预付了医药费用,韩庆江在医院住了38天,哮喘病得到了有效治疗。老韩现在*钢构厂当门卫,一个月能挣500多元钱,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他感叹地说:“我能有今天,

多亏了沈书记!”在*村,村民们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知道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个智障,生活十分

困难,*对关友林特别照顾,逢年过节都要给他家送去慰问金和年货,就连他家的被子、衣服都是*送的。村民殷广勇妻子痴呆,一家四口人住着破房子,生活很苦。*第一次到他家就掏出200元钱给殷广勇,并给他们家照了一张全家福。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大娘病得较重,*知道后,及时把她送到医院,跟院长说:“老人不容易,尽管给她治疗,账我来结。”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大娘拄着拐杖说:“这拐杖就是*回省城给我带来的,说碰到我时发现那根坏了,怕我跌倒了。”农历20*年三十的早上,*一开门,发现邱世兰坐在门前,以为她有什么难处,忙问什么事?老大娘说要请他吃年饭,*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但又不忍心打扰,连说算了算了,大娘却不依不饶:“二十多年来,我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那可不行。”面对大娘的一片真情,*很感动地吃了这顿极其难忘的年饭,它饱含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对*的真心厚爱和最高褒奖。那天晚上9点多,*才赶到合肥,家里人一直在等着他吃年饭。村干部赵家龙说:“沈书记的房门始终是敞开的,连晚上也不关,群众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直接进到房间。他重情重义,能把一颗心捧给别人,没一点个人计较。”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这样评价他:“*事事想着群众,考虑得周到细致,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就是我们的亲人。”

“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20*年9月30日,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总书记来到*村实地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总书记视察*村后,对*村的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村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激发了*村更大的发展热情。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县乡经过充分调研,提出把*村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四型村”战略目标,*带领全村人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走上了*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在*的带领下,*开始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但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过去*村以大包干而著名,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否意味着否定了以前的成绩?一些人的质疑和不理解,让*担负着巨大压力。为了*的大发展,他必须顶住压力。*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展的趋势!”为优化资源,他引导农民把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出去,并建立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有30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土地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介绍,正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保证了招商引资企业的顺利进驻,让*村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2009年,*村的发展又结出了新的硕果,先后引进美国GLG集团到村发展甜菊糖生产加工,建设2000亩甜叶菊育种基地等十多个项目;引进从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到村建设1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深圳普朗特集团到村建设生态农业园;引进“天下一碗”米线食品企业到村投资设厂;引进*瑶海集团与*国家粮食储备库联合投资到村发展物流仓储和粮油加工。目前,这些项目都已经签订了协议,多数已开始建设。

一个个企业的落户,无不凝聚着*的心血和汗水,在GLG和从玉菜业项目建设中,*带领*人创造了“*速度”:在GLG项目土地征用过程中,*人仅用三天时间,迁坟2*座,建起公墓一处。在从玉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人半天完成迁坟54座。GLG集团负责人王倩感慨地说:“他带领*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我佩服沈书记的闯劲!只有他才能带领*人创造出这样的*工业速度,只有他才有这样勇闯市场的胆魄!”

在带领村民推进*发展的实践中,*深深感到人才匮乏对*村发展的制约,他积极创新农村人才制度,以优惠政策创造性地从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三名大学生,来到村里种植双孢菇。第一批来到*村的大学生苗娟现在已是团县委副书记、村党委副书记,她说:“是沈书记把我们吸引来的。”苗娟等创业大学生带动村民建起了179个蘑菇大棚,今年每棚利润达7000元,创业大学生们还和种植户共同成立了“*村利民食用菌合作社”,联合农民共同应对市场,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得到村民的称赞,*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引导村民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促进农民们共享资金、技术,共同开拓市场、分担风险,村民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了共同富裕。这些创新举措,使*村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现在提起*,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就说:“党的政策好,干部的作风也好了。*来*村后,*的变化很大,要是基层干部都像*这样,群众就省心了。”曾担任过村支部书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打心眼赞成这位年轻的村书记:“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他很能吃苦,就和我们一个样”

*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他不怕吃苦,不辞辛劳,带领*人民苦干实干,艰苦奋斗;他生活简朴,勤俭节约,从不讲究吃喝穿戴,一件羊毛衫穿得很旧,还舍不得扔掉;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模范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断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着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到村后了解到村民意见最大的就是村组道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在上级支持下,村里多方筹资开始修建村组水泥路。严金昌回忆说,一开始修路的工程打算对外招标,报价最少的也要四五十万元,*召集村民开会算细账,感到承包给工程队花钱太多,决定由村里租机械、聘请技术人员,带领村民自己干,不仅能省钱,还能让村民参加修路挣些工钱。修路期间,*天天泡在工地上,自己当小工,扛水泥、拌砂浆,由于没有经验,用手捧水泥,手被烧烂了也没叫一声苦。路修好了,大伙一合计,村里节约了近20万元。

以前的*村对外交通很不方便,到县城还要绕过镇里走上40多公里路,道路还是十几年前修的,路面坑坑洼洼。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打算修一条*村直通省道3*线的快速

通道。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因为要跨过京广铁路修一座高架桥,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岂不是天方夜谭?然而*没有放弃,他一次次奔波于铁路和交通部门,不辞辛苦,不怕碰壁,硬是用诚心感动了人家,把项目跑了下来,20*年6月底,*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村民出行路程比原先缩短20多公里。

*把*村的路修好了,村民的房子建好了,村里村外治理的像城里一样。而6年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始终住在村里一间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内,“他一直住在那间房子里,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衣服都放在床上和椅子上。每月交600元钱在村民马家献家搭伙。”关友江说,他看着*生活条件简陋,几次喊*去他家食宿,都被*婉言谢绝:“我一个人,怎么都好凑合,不能打扰你们一大家子!”与合肥舒适的小家相比,*在*的所有条件太艰苦了。妻子来看他,见到这样艰苦的条件,

难过得流下眼泪。*村党委书记金乔说:“沈书记特别能吃苦,有时在村民组工作来不及回家,走到哪都能将就吃一点,即使遇到剩菜剩饭也不在乎,端起来就吃,村民都很感动,都把他看成自己家里人。”致富能手严德友说:“*在我们*从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他和我们一起吃住,一起干活,就和我们一个样。”

“他是累倒在*村的,请让我们给他立座雕像”

*党性观念、组织纪律性强,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甘愿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名利,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与*是铜陵财专校友,他回忆说,*在校期间,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先后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前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省财政厅工作后,*养成了开拓创新、勤于思考、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并且很快成为机关业务骨干。20*年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财政厅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县*村任职,厅党组立刻想到了*,找他谈话时,他二话没说就爽快答应了。当时,同事们都担心,他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银行工作还十分繁忙,长时间到基层去,家里怎么办啊?可*什么也没有说,克服了种种困难,安顿好家里事情后,及时赶到*村,在*,他是没日没夜地干。由于妻子工作十分繁忙,自己又长期照顾不到家,夫妻俩不得不放弃合肥良好的学习条件,把女儿送到老家萧县读书,这也是他感到对女儿最愧疚的。*还十分孝顺,在他去*村之前,每年春节放假总是回老家陪母亲过年,可到*村后,他每年年三十都坚持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然后再赶回去和家人团聚。村民杜永兰说:“他在*村6个年头,几乎天天都在为村里忙,哪一年都是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二就赶回来,这样的好干部哪里找!”

20*年初,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就要结束了。用三年时间向党组织,向*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与*人朝夕相处并为*村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就要回省城了。此时,如果他回到省城机关,将会把基层锻炼形成的好作风带回机关,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而且从家庭考虑,他也应该尽快返回,年近九旬的老母亲望眼欲穿地盼他归来,辛劳的妻子多么渴望他回家团聚,女儿的学习十分需要父亲的点拨和照料。每想到这些,他恨不得插翅飞回合肥。然而,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在沈书记完成三年选派任务前夕,我们就决定向组织建议把他留下来。”20*年底,98户农民像当年搞“大包干”那样,按下鲜红的手印,到省委选派办和省财政厅要求*继续留在*村工作,带领大家再干三年。面对*人庄重而珍贵的红手印,组织上很慎重,充分征求*本人意见,*十分矛盾,毕竟家里有很多困难,再干三年,感到对不住家人,家里也未必同意。但是,面对98颗鲜红的手印,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特别是*村刚刚步入发展的正轨,他实在难以割舍。经过痛苦抉择,*决定为了“*”,牺牲“小家”。他说:“在*待了三年,习惯了。再留几年,与大伙儿再努力干几年,*村未来发展的基础应该更扎实。”

到2009年12月,*在*村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了。越临近这个时间,*村民心情越矛盾,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他长期远离家庭又于心不忍,为了*村的发展,他们还是再次按下186颗红手印……在*去世的三天前,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对他说:“沈书记,现在三年又到期了,我们还想留你再干三年。”*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干了。”说到这,严金昌老泪纵横:“没想到他真的永远留在了*。”*的哥哥沈明儒说:“*中秋节回家时跟我讲,‘*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如果组织要我再留下,我一定愿意带领*人民再大干几年,把农村改革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强村、富村!’”

*,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开拓进取的步履一刻也不曾止歇。直到*去世,他的案头还摆放着一张《*村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及完成时限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及组织建设、*村敬老院工程、GLG用地遗留问题的处理、从玉菜业奠基仪式筹备及遗留问题处理、村庄整治等12月30日前完成以及坚持常抓不懈的11项工作……*村党委书记金乔说:“前段时间,沈书记和我说他近来胸口闷,等有时间到我爱人所在的医院去查一查,可是一直都没有时间,没想到他就这样离开了,他是累倒在*村的,村民们都积极请求给他立座雕像。”

“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选派单位省财政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他获得了党组织的肯定,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20*年9月30日,总书记在视察*村时,当得知*是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五年的,连声说好,并勉励他:“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20*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年,先后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授予“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称号,被授予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同时,在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社等10多家中央新闻单位主办的“20*年全国农业十大新闻暨第七届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获得唯一的“特别奖”;2009年,被第九届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授予“优秀村官特别奖”。最让*欣慰的还是组织的肯定,*村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如今,*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县委书记马占文在*到*村以后,一直和他联系紧密,在工作中结下深厚友谊,这些天来,每提到*在*村的工作都不禁潸然泪下,他动情地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人虽然走

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民、*人民,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009年11月8日,*同志追悼会在县政府礼堂举行。巨幅唁联“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格外醒目,*村数百位村民自发从20多公里外赶来,见到遗像不少村民泣不成声。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卧病在床,不顾劝阻,硬要家人把他搀扶到县城,要见*最后一面,他激动地说:“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怎么能不来送送、见他最后一面呢?”邱世兰边抹眼泪边用手中的拐杖把地捣的咚咚响:“我老了没用了,要能用我的命把这好孩子换回来就好了!”从追悼会场到殡仪馆沿途数里,成百上千的群众肃立路旁,洒泪泣别。“沈书记一路走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人们手中的一幅幅白纱黑字的条幅寄托着对*的崇敬与哀思。“*,回家吧!”“爸爸,你说话不算数,你不是说年底回家的吗?”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妻子王晓勤和女儿沈王一的声声哭喊让在场的干群无不潸然泪下。他虽然没有回到他温暖的小家,但他已融入了一个用大爱筑就的“大家”。

当*骨灰在上千名干群的护送下回到*村时,前来为*同志送别的群众,

把道路两边围得水泄不通。目光随着灵车而动,眼里饱含着泪水,不忍永别。*的村民在流泪,赶过来的七里八乡的群众在流泪,忙着用相机、摄像机记录这一切的记者们也在流泪。计划在*投资的博园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文雅从深圳赶来,在*墓前泣不成声,她原本和*约好到合肥办理项目落户*有关手续的……*村党委书记金乔说:“沈书记留下的工作,我们村‘两委’干部要带领群众继续干下去!”

*永远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事业,离开了他所深深挚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他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他忠于党的事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要以*为榜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安徽崛起,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园林局行政效能建设总结 下一篇:环保局清查污染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