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发展

时间:2022-07-23 05:13:47

特色·文化·发展

古今中外成功的学校,无不拥有各自的特色,无不以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那么,学校文化和学校特色有怎样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的形成是紧密相关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基于学校的,是校本化和特色化的;而真正的学校特色应该是文化性的,是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相匹配、相吻合的。学校要从比较显性的办学特色抓起,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开发各种特色项目,培养学生的特长,形成学校的特色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制度、规范行为、提升教师素养,来改进、提炼、积淀,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校文化。

要打造学校特色、构建学校文化,就要考虑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特别要珍视并传承学校文化传统。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的前身是杭州市艮山中学,创办于1964年7月,是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一直以科技教育为学校的主要发展特色。2006年5月10日,学校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传媒教育成为学校的另一特色。打造学校两大特色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近几年,学校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行动:打造两大特色,构建特色文化

1、传承科技特色,构建学校文化

(1)以“三小”活动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与潜能

中学生充满幻想,这是创造的宝贵萌芽。早在1982年,学校就把发展定位确定为努力发展学生的特长,以“三小”(“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为突破口,在课外活动这一教育的薄弱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988年,学校又提出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思路,开设了创造原理课、发明技法课以及创造性思维训练课。1993年,学校与杭州市教委、市发明协会联合创办了“杭州市青少年业余发明学校”,使“三小”活动成为课程化、系列化的科技创造教育。1995年,学校成为省级科技教育特色高中。

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发明课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学校成立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发明兴趣小组,开辟了科技发明展览室以及科技发明活动基地,建立了趣味科学实验室、电子创新制作实验室、少年鲁班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实验室以及机器人科学探究实验室等。由于这种活动不受教材、大纲的束缚,没有人数限制,也没有固定的活动模式,活动内容新颖、有趣,形式开放、自由,所以容易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使科技教育课程化

从2003年起,我们按照新时期初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规划学校课程体系,使科技教育课程化。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科技教育内涵。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应用课本上的原理、定义等知识,合理利用课本增加的资料或介绍性知识等学生既感兴趣又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开发自然学科的潜隐课程。

二是开发科技活动课。科技活动课的课型有:思维训练课(创设情境,集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联想性思维,归纳思维方法)、技能传授课(举实例说明检核表法、类比创造法、仿生学法、缺点列举法等创造技法)、介绍交流课、制作课、展示课等。

三是利用综合活动课进行科技教育。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粘、接、刻、画、锯、刨、钻、车,进行基本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如设计、制作、实验、检测、校正、观察、思考、讨论、修正、决策等。

四是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科技小发明活动采用“项目定标制”的组织形式,制定目标、内容、活动和效果四位一体的方案,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现在已有水火箭、无线电测向、三模制作、电子百拼等50个项目。

学校注意将学生的发明成果与学科学习紧密相联。近年来,我校学生的科技发明成果在国际、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共获奖1000余项(次),其中58%的作品源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观察、思考和改进。

(3)科技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

要使学校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拥有立足之地、占领制高点,就必须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教育是我们的特色和品牌,近几年,我校注重提升和拓展科技教育的内涵和品质,对科技教育做了新的探索。我们依托社区,使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将科技教育拓展到校外。学生们到街道社区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赢得了社区的支持。如我校组织的“鸡蛋撞地球”、“邀你一起做鸟巢”、“环保绿色行”等科技活动,都吸引了许多杭州市民参与,在杭州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开拓传媒特色,丰富学校文化

我校是下城区属的唯一一所公办高中,多年来形成了以科技教育为主的多样化的办学特色。联合高校力量发展区属高中,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杭州市下城区委、区政府与浙江传媒学院服务文化大省,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

我们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依托,借助高校的人力、智力资源,积极探索传媒特色办学之路。

在高中一年级,我们以课程内容的整合为切入点,营造传媒文化氛围,多渠道开展特色教育。我们在学校课程计划中增加了朗读、声乐、器乐、舞蹈、影视欣赏、动画知识等内容,同时增加选修课的门类和课时,开设新闻、创作、评论等20余门课程,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以及学科潜隐课程。

在高中二年级,我们突出活动课教学,组织多种社团和活动小组。现有文学创作、影视表演、动画制作、艺术欣赏、播音主持、新闻传播、摄影摄像等20个活动小组。学校艺术团经常在校内和社区演出。这些活动课为学生搭建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舞台。

在高中三年级,我们实施分类教育。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前提下,根据导师(主要由传媒学院教师和学校聘请的当地该专业的知名人士担任,每名导师带10名左右的学生,在专业课上实行面对面的辅导)的建议,学生可选修相关专业,专业课程主要由浙江传媒学院的教师授课。这样,既为传媒学院输送了优秀的学生,又为更多的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学校大力开展扬长教育,开设特色教育班。因为我们认为,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好坏,文化课差的学生,其实践能力、探索欲望并不比别人差。学校引导一部分文科、理科都不太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音乐、美术等学科。特色教育班的开设使原本升学无望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校传媒特色已初步显现。我校学生在市、区艺术节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艺术类学生的高考录取率大幅度上升。2008年,学校在杭州市提前自主招生,招收传媒音乐表演、传媒美术创意两个特色班。

二、思考:提升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传媒和科技特色班为龙头的特色教育体系,实现了特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特色立校,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理论基石。

1、特色教育的追求:促进师生多样化发展

学校特色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特色教育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多样化的需求,使学生享受了多样化发展的快乐。学校特色建设必须有利于师生个性的张扬,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舞台。

2、特色教育的重要保障:优质学科教学

支撑特色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是学科教学质量,没有学科教学质量,特色即难于深化,学校即难于发展。为此,我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实现高质量的学科教育。

3、特色教育与学校管理:特色办学要建立在规范办学基础上

特色办学强调个性,规范办学侧重于共性。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规范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因此,我们在建设传媒与科技教育特色的同时,特别注意规范学校管理,规范课堂教学,规范师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科研与教研。

4、特色办学与学校发展:以特色促进品牌形成

品牌集中体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评价。几年来,我校已经形成了“特色一规范一发展一品牌”的特色立校思路。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进而形成了优质的学校品牌。

上一篇: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 下一篇:“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