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本课程促学校特色发展

时间:2022-09-13 04:11:12

特色校本课程促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是实现教育理想的载体,在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应更好地满足学生心智成长需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为此,我校课程建设坚持走“课程――社团”双轨并行之路,以特色校本课程促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秉承“启发智慧,多元发展”的理念,课程设置关注学生的发展,力求呈现多样化、系列化;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学校的德育、教学、和社团等一系列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从而构建了以“童心飞扬”为总主题的学校的大校本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的特点和价值取向,设置了以“自然之谜”“生命之韵”“社会之窗”领域为主,以“民族文化、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的探究为辅的学校课程框架。从课程类型来看,有学科延伸课程、特色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构建了具有拓展性、体验性、实践性、动态性、校本性的特色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学校为学生开发的校本课程已达50多门,这些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一、课程类型多样化

1. 学科延伸课程

(1)语文――阅读课(各年级)、经典导读(1~3年级)、国学(各年级)。

(2)英语――快乐口语(3年级)、动漫英语(3年级)、电影欣赏课(4~6年级)。

(3)数学――少儿速算(低年级)、趣味数学(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高年级)。

(4)体育、艺术――跆拳道(男生)、舞蹈(女生)、合唱(四、五年级)、口琴(中年级)、口风琴(低年级)、各种棋类、绘画及小主持人等语言类艺术班(各年级)。

(5)心理――心理咨询、心理游戏、心理讲座(针对特殊需要学生开设的课程辅导,如五六年级的生理卫生讲座、六年级的青春期心理讲座等)。

(6)书法课(各年级)。

(6)科学――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培训、创意机器人、电脑绘画。

2. 特色活动课程

面向各年级全面开设的红领巾社团活动课程(每周四下午)。

社团活动课相当于中学或大学的选修课性质,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自由,低年级在老师和家长的辅助下尊重学生意愿报名,高年级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老师给予时间上的调整。

3. 综合实践活动

(1)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如思品组组织开展的“小义工在行动”、科学组和语文组共同组织的三年级养蚕日记活动、大队部的大型“六一”主题活动等。

(2)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每年度的“春游活动”、寒暑假的考察活动、根据节日举行的节日活动、和特殊学校建立的“手拉手”活动等。

(3)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各种学科特色举行的活动,如语文的“啄木鸟行动”、品德与社会的“民俗探究”活动、英语的“口语考级”活动、数学的“数学与生活”等综合实践活动。

二、课程设置整合化

组成了一到六年级36个教学班多样化、整合式的社团课程设置形态,保证课程有效实施。所谓整合式课程设置就是学校为保证教学和社团活动的有效实施,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课时打通使用,根据教学和社团主题活动的内容、特点及实施周期的要求,由不同的任课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在同一年级集中授课的一种课程设置方式。其特点在于打破了一名教师在一个学期中任教同一学科的传统,学生在同一学科的课堂上能够在多位教师的指导下接触、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教师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教学和社团主题活动得到了有效实施,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三级课程的教学任务。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起来,丰富课程资源,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素,确保课程设计的整体性、阶段性及连续性,对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现实意义。为使多样化、整合式课程设置有效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学校从课时、教学内容、教师等方面入手,将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

1.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时

学校在课程计划上大胆创新,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和课程内容,有机地把地校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探究时间,同时也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校课程的内容。

2.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课程内容,但有课程纲要;地方课程有较为固定的课程内容,它是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校本课程没有纲要也没有教材,立足学校实际,形式灵活,内容多样,但目标不容易把握,那我们就把地校课程的课程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整合,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标准来规范。这样,在课程实施中,既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有了补充与丰富,也使地校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了依据。学校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三者融合在一起设计和实施,使三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3.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教师资源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宣称:“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可以说学校教师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们丰富多彩的特长是课程开发的根本资源,多样化的教师队伍结构为学校走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校课程的整合之路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三、社团活动课程化

学校基于整合式的课程设置形态,走“课程”与“社团”双轨并行之路,让社团进课程,让“课程”与“社团”双轨并行,齐头并进,让“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借助“社团”这一平台进行有效整合,让社团成为我校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载体和校园文化的支撑。和平小学现有学生社团36个,有灌篮团、旋风足球、趣味体育等体育社团;有动感健美社、奥尔夫音乐社、金手指工作室等艺术社团;有布老虎课本剧团、国学启蒙社、绘本之旅等文学社团;还有实践天地、指尖上的科学、生活小能手等综合实践社团……这些社团根据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班级特色创建,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令全校学生目不暇接。每名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从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目录中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的课程。社团课程化的转变形成了“自选、参与、互动、创新”的新型课程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校办学特色得以充分彰显。

上一篇:广东种博会看风向 下一篇:山西农业产业化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