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2022-07-23 04:18:37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阐述土地流转的原则及方式,针对农民观念落后,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土地流转;加强监督指导,规范土地流转;强化基层服务,加快土地流转;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土地流转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36-02

[作者简介]邵云强(1972-),黑龙江肇州人,经济师,大专,研究方向: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切实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服务、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探索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进一步完善流转服务平台,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可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可以解放出大量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经过就业培训,非农职业就业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除获得自身土地流转收益外,还有可观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后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有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和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减少土地耕作成本,提高粮食产量,这对发展农村经济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是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因此,应加快转变农民传统思想观念,把握有利时机,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二、土地流转的原则及方式

(一)流转原则

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流转和收益等权利。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二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引导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要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不采取强制手段和行政命令强迫实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政策激励、有效服务、规范管理,积极培育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保障状况,分类指导、多措并举,多模式选择,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二)土地流转方式

目前被农民认可的流转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以现金方式流转。根据当地土地承包价格,由土地转出农户和转入方共同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签定长期或短期流转合同,土地转入方一次性(或分年度)将土地流转费付给土地转出农户,统一经营被流转土地,土地转出农户不再参与土地流转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二是确定流转土地产量,通过以地定产方式流转。土地转出农户和土地转入方,根据当地平均粮食亩产共同确定流转土地的年亩产量,签定长期或短期土地流转合同,转出土地由土地转入方统一经营,土地转出农户不参与土地流转方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每年秋收后土地转入方按照双方约定的产量,将粮食付给土地转出农户。三是以地入股,农户合作经营方式流转。土地转出农户根据各自土地流转面积亩产量合理确定保底亩产量和所占股份,签定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合同,由农户共同经营流转土地。秋收后,根据保底亩产量给付土地转出农户粮食实物。如有剩余,变现后,扣除生产运营成本,依据土地转出农户所占不同股份比例,将收益分给土地转出农户。四是以地入社,合作社统一经营方式流转。土地转出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根据土地转出农户保底亩产量和土地流转面积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经营的土地流转总面积比例,合理确定保底亩产量和所占股份,签定土地流转合同,土地转出农户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流转土地。秋收后,按保底产量给付土地转出农户粮食实物。如有粮食剩余,变现后,扣除合作社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后,根据各户所占股份比例,将收益以现金分红的形式分给土地转出农户。

在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的同时,还要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引导农村种田能手、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工商资本通过联营联合、投资开发等方式,集中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注重发挥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技服务机构的作用,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品,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统一布局、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方式,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

三、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如今,还有一部分农民仍把土地当作“生活保障田”和“就业保险田”小农意识浓厚,不原意放弃耕种土地。特别是国家“一免三补”等政策实施后,随着土地收益的提高,农民对土地的关注度增强,制约了土地的流转,有的地方出现了土地流转停滞的现象。即使在外务工农民较多的地区,也不愿意流转土地,短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农闲时务工、农忙时种地;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多由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经营土地。

2.土地流转口头协议多,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相当一部分为自发行为,签订书面流转合同的比例不高,一些农户习惯于实行口头约定,协议稳定性差,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双方权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

3.土地流转规模小,流转后的耕地缺乏保护。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土地流转形成的经营规模仍然较小,不利于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而且由于地块分散,不集中连片,也不利于大型农机具耕作。同时,一些土地流转后的经营者缺乏耕地保护意识,为提高短期收益,对耕地不舍得投入,实行掠夺式经营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村级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和服务意识不强。部分农民觉得经村级组织流转需要按程序办事,怕麻烦;也有一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缺乏了解,担心通过村组织后,政策一旦变动就会把地收回去;但更主要是一些农村基层组织领导能力不强,服务意识较差,对土地流转工作宣传引导力度不够,不能及时有效地为流转双方提供服务,致使土地流转步伐较慢,操作不规范。

5.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缺少中介服务组织。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主要依靠的还是“行政中介”来包办。由于缺少中介服务组织,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往往出现土地流转的出让者找不到合适的受让者,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土地出让者,从而限制了土地的流转。

四、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土地流转。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土地流转典型的成功案例宣传力度,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实行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现实性,使他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看到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及前景,要解放思想,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健康有序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绝对不能搞行政命令、“一刀切”,要重点处理“三个关系”:一是流转与稳定的关系;二是流转与自愿的关系;三是流转与利益的关系。

2.加强监督指导,规范土地流转。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必须下大力气从人、才、物方面予以投入和支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特别是农业经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的管理工作的指导,实行规范化管理。

3.强化基层服务,加快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及时为土地流转提供相关信息,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村干部要经常调查和注意掌握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意向,建立农户土地流转意向数据库,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户选择适当的流转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出面牵线搭桥,克服因没有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和交易网络导致土地供需信息不灵、流转困难的问题;可引导农户集中流转土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可依托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合作社,通过招标等方式流转给种地大户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体和产业带,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益。

4.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土地流转。一是因地制宜,通过宣传引导,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抵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土地流转的多元化。二是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加速土地流转。三是考察学习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

上一篇: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的事后研究方法 下一篇:福建省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