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方法谈

时间:2022-07-23 03:00:33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方法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92-01

1.以调动发言突破被动的学习观念

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而。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没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几项措施,首要的是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我在《课堂发言敢死队宣言》的演讲中,充分论述了课堂发言的好处,深刻剖析了不敢发言的病根。同学们听罢,心悦诚服,热血沸腾,无一例外地报名参加了"敢死队",课堂上很快出现了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热潮。

2.在新课标理念下,角色转变不容忽视

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有的老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我们是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我们是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我们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向上攀登。要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

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①六国破灭之我见;②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4.解放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明确了课时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之后,就要让学生自主的动脑筋去完成,解放学生,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去构想如何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式等,而不是在解放学生的名义下又给学生设下硬性指标。

有一老师在教话剧一章时想出新点子,那就是让学生排演一幕话剧《雷雨》,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关于话剧的知识。教师在班上宣布这个新点子时学生欢呼雀跃,可接下来却让学生越发反感失去了兴趣。原来,老师'钦定"了话剧排演的名单,时间,地点,甚至要求了要达到的效果。指定参与的学生就那么六七个,而要求从一设到尾,那么其他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进来,好像一切不关他们的事了,参与进来的同学牢牢被教师定在那里了,只觉得钻进了老师编的"套",松也松不得,紧也紧不得,不能创造也不能自主,俨然成为了被老师栓着线的玩偶。这样的教学只给了学生一个解放和自由的名义,到底是空头支票,学生也只是空欢喜一场而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学生的主动发展。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5.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上一篇:把爱献给学生 下一篇: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