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中强化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

时间:2022-07-22 05:55:45

初中教学中强化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在自身生理需求获取满足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对于家长来讲,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家长,将所有注意力都投入孩子身上。大多数家长发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所以,想要促进学生完善自身成长,就需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简要探讨了初中心理健康教学辅导的相关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教学;心理健康辅导;研究

对于教师来讲,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心理健康教学来讲,其教学任务并不是向学生讲解相关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内心素养,进而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以下简要针对初中心理健康辅导教学的相应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热身教学法

在进行心理健康课程讲解前,热身法被广泛应用,并发挥较好的效果。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就像运动比赛前的热身活动一样。想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教职人员就需要对热身教学法引起重视。教职人员在进行热身设计期间,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针对较为活跃的学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热身;较为腼腆的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入课程教学。当然,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教学课程内容等进行热身设计,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础。

二、情境感悟法

对于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来讲,其自身就是一个体验情感的过程。情境感悟法就是指教师利用模拟情境的方法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让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体会,并深入分析相应知识点,掌握自身心理情况。例如,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面临考试时,经常过于焦虑,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考试的情境,将考试的情况再现,让学生在该环境下反复进行练习,从而逐步地消除自身恐惧、焦虑的消极情绪。再如,很多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进行自学。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其带入较为热闹的场所令其看书,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为学生创建情境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夯实基础。

三、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在很多教学过程中都被广泛应用。同样,在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该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先为学生设定一个课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针对这一课题进行分组讨论,利用互换观念、辩论等方法交流思想,从而解决问题。讨论的形式一般有小组讨论及班级集体讨论两种,小组讨论的效果相对较好,并且讨论结束后可以选出代表进行总结。当学生出现一些新颖的想法时,教师应细致聆听,不可盲目否定,而采用鼓励的态度,肯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勇气,然后同学生一起针对该想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利用分析讨论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四、角色演绎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普遍都较为喜爱玩耍,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利用角色演绎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记忆相应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绎心理剧、哑剧等,进而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感悟相应情感。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心理健康辅导教学期间,教职人员应不断地转变自身教学思想,深入研究教学模式,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因此,对初中教学中强化心理健康辅导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人士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许万鹏.浅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上一篇:高效课堂思考 下一篇: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