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时间:2022-07-11 09:08:41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大师,他以令人拍案叫绝、忍俊不住的精妙比喻,动漫的笔法,细微的心理刻画,描摹人情世态,调侃芸芸众生,讽刺时弊,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在幽默外表下露出辛辣犀利的笔锋,予人妙趣横生、入木三分之感,散发着让人惊叹不已的文字力量,发人深思。

《围城》是钱钟书写的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奇书,它首先让你笑,然后让你哭。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人低徊轻叹的悲剧底蕴。钱钟书的《围城》创作基调是讽刺,撕破了那些学历辉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而钱钟书受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不单只是讽刺,而是将讽刺与幽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小说令人吃惊的讽刺效果通过如落英缤纷的比喻和一针见血的漫画笔法,还有名称寓义和涉笔成讽的手法表达出来,形成了小说一个十分突出的艺术特色,使其与《儒林外史》或其他讽刺作品截然地分开,显示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讽刺力量,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

一、讽刺涉及多个层面多个角度

以往的讽刺小说,或从社会――政治方面针砭时弊;或从世态――风俗角度拨正病态;或从文化――心理视角展开道德审判。而《围城》在讽刺的批判的广度上,可以说是集大成者。作者是以为学识渊博的学者,聪明睿智的哲人。他有一双能看透一切的犀利眼光,有一双妙趣横生、文采四溢的彩笔,《围城》所讽刺、揶揄的对象简直无所不包括;社会的、政治的、外交的、文化的、教育的、哲学的、伦理的、宗教的、乃至于心理的,心态的。人情的等等,真是五光十色,包罗万象。而且这种嘲讽则是全方位的, 就是人物的外貌、思想、谈吐、心理都难以幸免。可见《围城》是对现代人,现代社会的假恶丑所进行的全方位扫描,显示了讽刺大家的风范和风度。可谓讽刺无所不在,笑尽天下。

二、讽刺对象在《围城》中无所不包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讽刺的对象相当广泛,无所不包,他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还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常用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

三、漫画式的笔法是钱钟书讽刺艺术在本文中的又一个特色

在《围城》中,作者为我们精细刻画了一组知识分子的士林世相,他们有不学无术的方鸿渐、附庸风雅的董斜川,庸俗无情的曹元朗、欺世盗名的褚慎明,工于心计的孙柔嘉、轻浮肤浅的鲍小姐,以及厚颜的李梅亭、老谋深算的高松年等等。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形神毕肖,既道貌岸然又滑稽可笑。对于人物的描写,作者常常采用既含蓄又凌厉的漫画式笔法进行勾勒,令其形神毕露,使人未见行藏,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极具幽默感和讽刺性。

通过漫画式的笔法高度概括集中平常不以为奇的儒林丑态,淋漓尽致地勾勒一幅上层儒林的百丑图,在幽默的同时引发读者对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思考作为一部充满尖锐讽刺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围城》的社会讽刺是尖锐的,在讽刺中总带着一定的严肃性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时时都能感受到作者内心隐藏着的“忧世伤生”的入世心情。

总之《围城》的讽刺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厚独特的新天地,在小说那对社会不容情面的蹊落、挖苦的背后,有蕴涵着作者那样多的对人生的热望,通过方鸿渐的命运,剖析当时灰暗社会的丑陋,更重要他的讽刺语言就是一种精致隽永,使人会心发笑的书面讽刺语言,充满着趣味性和知识性。读钱钟书的幽默文字,我似乎是在和隐藏的作者玩智力游戏,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轻易地发现,作者每写一人一事,几乎在瞬息之间,都会有相类的诸种意象和思绪,跨越古今中外,一齐汇集在笔下,奔涌于笔端。就这样把现代主义思想与讽刺艺术有机地运用在一起,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也就是它独特的讽刺艺术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初中教学中强化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 下一篇:巧用教材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