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时间:2022-07-21 10:40:55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对外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高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法律或强制性技术法规,限制外国商品进入的一种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形成原因最早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要求,后来随着全球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特别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绿色贸易壁垒在世界贸易中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管辖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绿色壁垒在实际操作中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标志制度、绿色补贴制度、

产品加工标准制度、环境附加税、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市场及其他标准、绿色消费、强制要求ISO14000 认证、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这些绿色壁垒规定十分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形式多样,使我国出口纺织品企业难以适应。

一、我国纺织品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

纺织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纺织业为我国贸易顺差、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我国海关的统计,在2010年,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同比增长了23.6%,达到2065.30亿美元,超过了2008年创造的1857亿美元的记录。然而我国纺织业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纺织业出口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出口纺织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对外依赖性大,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加上我国纺织品长期依靠低要素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依靠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在我国国内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纺织品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同时,随着外国消费者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加深,逐渐要求纺织品“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各国对纺织品及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一些欧盟的买家在向国内企业下订单时,就要求在合同中写上“达不到《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赔偿10%货款”的条文。

2. 纺织品生产的绿色环境标准相对过低。在我国现在已经制定的纺织品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一半,缺乏高新技术标准。国外主要根据产品用途制定产品标准,一般称之为贸易型标准,规定比较简明、比较灵活;我国纺织品使用生产贸易型标准,标准制定较高、内容过细,由于我国纺织品企业的生产水平不一,有的企业认为标准指标过低,而有的企业认为标准指标过高,形成了对标准的不同要求和评价,在不同地区难以按照统一标准执行,而且即使当有的企业未执行绿色环境标准,国家也难以按照法规对企业进行处理,使得环境标准更加难以执行。

3. 纺织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缺乏参与绿色认证主动性。目前国际上纺织品绿色认证的主要标准是ISO14000,该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标准之后推出的又一个管理标准。该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是统一协调各国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减少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许多发达国家近年来将对方出口国产品是否能够通过ISO14000标准,作为该产品准入的强制性标准来执行,而我国众多的纺织品企业对获得ISO14000绿色认证缺乏“热情”。据统计,在我国七万多家服装企业中,只有少数知名品牌如“杉杉”、“波司登”、“铜牛”等18家企业的24种产品获得绿色认证。企业缺乏绿色认证主动性,大多数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不重视绿色认证的重要性,不利于中国纺织品企业和整个纺织品行业的长期发展。

4. 纺织品行业的污染较为严重。由于我国部分纺织品企业的发展仍然以粗放式发展为主,即牺牲环境质量、重数量的经济发展模式,纺织品行业仍然是中国污染相对较高的行业。其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渣、扬尘和噪声等。现阶段在纺织品污染源中纺织废水的污染较为严重,其排放总量在国内各类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居第四位,严重影响了中国水资源。此外在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加工过程中,还存在甲醛五氯苯酚以及一些有害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竞争力,不利于中国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我国纺织品出口目标市场国集中在发达国家。2010年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四大传统市场的出口累计达到1157.8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份额的56%,根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OTEXA)的数据,2010年1~11月,美国自我国进口MFA项下的纺织品服装共计357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41.4%,较2006年扩大了12个百分点;据欧盟统计,欧盟2010年1~9月自我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达到422.8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2.9%,较2006年提升了9.5个百分点。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增加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增加了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行业出口变化的影响

1. 进口国市场准入标准提高,出口增幅减少。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统计,我国每年约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而受阻,其中纺织品是受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我国纺织服装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发达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本国劳动者就业的考虑,在产品的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近年来,由于进口国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很多纺织品产品因达不到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准入条件,被某些进口国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从而导致我国纺织产品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趋缓。例如:现阶段,我国市场上70%左右的合成染料以偶氮化合物为基础,它们会释放出20多种被认为是致癌物的芳香胺,危害人体和动物的健康。1994 年以来,欧美、亚洲的一些国家就禁止销售与使用偶氮染料及含偶氮染料产品制定了有关法规。在德国,因禁用偶氮染料受影响的纺织品包括成衣、家居布料、椅盖、儿童座椅、皮革衣服、丝袜、鞋类、皮带、床铺、等。中国目前广泛用于纺织品上的偶氮染料有3000 多种,其中受禁的约有130多种。尤其与德国禁用染料清单查对,我国有104种正在使用的染料属于禁用范围,生产量也很大,仅分散黄RGFL一种染料,全国年产量就有6000多吨。

2. 出口成本增高,竞争能力减弱。由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对纺织品生态和环境指标的重视,中国纺织品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首先我国企业必须建立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变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为清洁生产模式。同时要满足技术壁垒在检验、测试、认证、评估、审计等方面的要求,必须实施绿色营销计划,从产品包装标志、标签到广告宣传,都要符合进口国的规定,而所有这一切要求或规定都会使纺织品产品的成本增加,这些成本无疑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但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一向以低廉的价格为主要优势,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 就必须投入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的资金和人力去开发绿色产品,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逐步使我国纺织品丧失了价格上面的比较优势,长期使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贸易条件恶化的窘境。其次许多发达国家要求我国纺织产品的质量标准达到国际贸易市场纺织品标准后才能进入,如ISO14000 认证,如果我国企业要建立及实施ISO14000 认证,就必须付出高昂的费用(费用包括环境审查、环境技术咨询、认证费用、及购买改善环境污染的设备、污染物检测费用、员工培训费用等)。这些因素都会使纺织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大地增加,进而削弱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

3. 出口风险增加,企业面临破产。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国际依存度较高约为40%以上,即使剔除部分加工贸易的影响,实际纺织品国际依存度也在30%以上。统计表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业务中,纺织品出口量和金额较大,2009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167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纺织品的年生产能力占全国工业总产值3%以上,因此,如果在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面前稍有闪失,那么国际市场略微影响,我国的纺织品业就要承受较大风险。据测算,我国纺织品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纺织品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大约会有3.6万人失业,社会压力沉重。由此,引发的相关行业的连锁反应将会相当严重,给目前中国沉重的社会就业压力带来新的负面影响。

4. 贸易摩擦增加,出口环境恶劣。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纺织行业,经常单方面采取贸易措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由此引发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增多。而且世界区域贸易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比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区域环境标准,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将区域外的产品排斥在市场之外。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分析,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对全球共召回通报402起,涉及中国大陆产品的通报218起。其中,纺服类产品共通报37起,同比增长54.17%,增长十分明显。纺服类产品在对华召回总数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2008年是10.41%,2009年是11.27%,至2010年达到16.97%。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全球共召回通报2008起,对华通报1149起。其中,对华纺服类产品共召回通报304起,同比增长42.72%。我国纺服类产品在欧盟RAPEX系统召回通报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8年为6.23%,2009年上升到21.80%,2010年则上升到26.46%。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第一,树立绿色纺织意识。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对企业的生产按国际标准进行指导和要求,采用前馈的强迫性措施,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分析主要产品进口国技术标准变化情况,使企业的生产与国际相接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应逐渐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全方位的环境管理思想及绿色经营观念。首先,企业要注意搜集和掌握绿色“情报”。绿色“情报”主要包括其他国家最新的绿色法律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等,并对其进行真实性和可行性研究,根据掌握的最新市场动态,方便企业确定绿色经营目标、设计绿色经营方案,为实施绿色经营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其次,强化企业内部的绿色文化建设。企业需要向员工培训诸如ISO14000等环保管理标准,使企业从管理高层到普通职工了解环境管理体系,增强环保意识,明确各自在环保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从而依靠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竞争力良性循环。

第二,建立绿色纺织标准。政府应该尽快加入国际标准化机构,争取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其次在我国相关基础性标准和方法标准中,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最后利用TBT(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保护中国传统工艺和特有资源产品的技术法规及强制性标准。从企业的角度,纺织企业要积极争取通过ISO14000 国际标准认证,获取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企业应主动自觉地了解发达国家可能采取的绿色贸易壁垒方面的措施,学习西方国家一些做法,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如美国派人常驻布鲁塞尔,专门收集欧洲标准化和认证的情况;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密切注视欧洲标准化和认证工作的发展动向,以便研究对策。

第三,开发绿色纺织工艺。绿色纺织工艺开发的着眼点是开发无公害新型能源、绿色资源开发,开发节省能源和资源的途径及工艺 ,以及采用新科技、新设备,提高利用率,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首先要重视绿色纺织品设计,绿色产品设计是绿色纺织品开发的源头,绿色产品的设计主要是重视产品材料的选择、综合考虑产品结构及功能的设计,使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整个过程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绿色生产(又称为“清洁生产”)。生产出的是环保成本低,质量优的绿色产品,即产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上都符合绿色消费要求,具体包括选择清洁的原材料、能源;生产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替代品、工艺和设备;不断强化生产技术和综合技术改造;提高物质生产全过程的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生产废物的排放,最后产品使用过后废品应易拆解回收,再生复用,不污染环境。

第四,强化绿色纺织检验。中国应建立国际上认可的纺织品检验机构,这样既可帮助我国纺织企业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也可以筑起对其他国家纺织品的绿色壁垒。但是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网络是我国唯一的第三方纺织权威商业检验机构,中国仍然缺少更多独立、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我国绝大部分试验或专业检验机构未获得国际间实验室互认协议的认可,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品质方面获得国际认可遭遇到诸多困难。因此创建国际认可的纺织品检测机构刻不容缓,不仅可以为我国企业开启跨越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方便之门,同时也可以筑起对其他国家进口纺织服装产品的绿色壁垒,有利于中国纺织品工业的长期高效发展。

第五,发展绿色纺织生态区。政府积极发展绿色纺织生态区,走产业集群经济。国际纺织品市场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表明,绿色纺织品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绿色纺织品需求快速上升,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纯净和健康的主题的追求。在中国发展绿色纺织生态区,政府可予以政策上的支持,一是迎合国际市场消费趋势,扩大纺织品出口。二是发挥中国现有的资源优势,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三是向企业传递一个信号,说明政府对绿色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政策倾斜,解决了现有纺织品质量问题。四是通过绿色纺织生态区的建立,可以达到规模优势,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促进该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第六,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于国外不合理绿色壁垒标准,政府应该建立专门“反不合理绿色壁垒标准”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对绿色壁垒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国外绿色壁垒隐蔽性的一面,并组织中国企业学习,防患于未然。对国外不合理的绿色壁垒标准,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可以按照WTO协议的标准壁垒的规定范围及其他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定要求,按照WTO贸易救济程序据理力争,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上一篇:国际税收饶让制度探析 下一篇: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零运价”\“负运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