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学案导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7-21 03:09:52

谈谈我对“学案导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把“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教学中,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益。本文主要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解读,对具体的操作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困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导学 探究 合作 巩固

今年针对初三数学学科学习时间短、任务重的特点,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这样的困惑与矛盾:若把课堂完全放给学生,会出现课堂容量不足,课前准备的内容无法按时完成,教师着急,心理压力大;若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失去了求知本能,导致课堂质量差,就会影响学生的升学。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课堂教学容量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矛盾呢?我校在校长带领下适时推出了我校的特色――“学案导学”的全新教学模式。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下面就谈谈一年来使用导学案的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

1.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学案预习内容在学案上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授课教师也要再一次阅读学案、补充学案,进行课前备课,使学案具有个性特色。

2.课堂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2)预习检查或交流。学生在学案预习检查板块的空白处根据学案要求进行填写,清理课堂学习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订正。

(3)合作交流。优化组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团队,组长一定是优秀的学生,有能力解疑解难、帮扶差生,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导,这样,教师的辅导帮助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到学生需要的地方。

(4)达标检测。本环节学生必须保证每个题目都要弄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检测,一方面可以摸清学生学习的实底,另一方面可以暴露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帮助解决。

3.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在学案的备注栏填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等内容。教师课后要在此栏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将教训和问题提炼成为以后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使用“学案导学”的感悟

1.收获

(1)学案是学生的一个指路灯。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应该掌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2)使用“学案导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案导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3)小组学习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得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深刻,不容易忘记。

2.困惑

(1)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着:“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

(2)怎样充分发挥小组的学习优势。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讨论时,有些小组争得不亦乐乎,但只顾说自己的,完全没有把别人的观点记在心里;而有的小组却“默默无闻”,都在期盼别人先开口;有的组员不参与、不合作,扰得小组学习无法正常进行;有的小组干脆变成了学习优秀学生的一言堂……这样的讨论失去了它的意义。

(3)怎样解决课堂时间与课堂生成性问题之间的矛盾。课堂教学并不会完全按照老师预想的进行,常常出现生成性问题。问题出现了,我们就要解决,解决预想之外的问题就要占用课堂时间,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就完不成。我们如何解决课堂时间与课堂生成性问题之间的矛盾呢?

总之,“学案导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它使“教”围绕着“学”转,以学定教,实现了教与学的合一,也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学习资源、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优化了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落实,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要与教材内容相辅 下一篇:项羽“非战之罪”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