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是“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

时间:2022-07-21 12:53:57

情景教学是“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

测量教学中“使用工具”和“创造并使用工具”,不只是教学方法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不同。测量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工具”,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属于传统的“静态学习”模式。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倡导教师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情景“动态学习”。

参加国培――远程培训,看了两节“角的度量”的公开示范课,有个共同点,教师不是一味地教学生“使用工具”,而是设置问题情景,在“已知”与“新知”的矛盾冲突中,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想要找到度量角的工具,进而按教师设置的问题一步步“创造”度量角的工具。经过数次的错误与尝试体验,最终创造出了量角器。在这个创造量角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找到解决量角问题的办法,学会了“使用工具”又明白了工具的使用原理并能“创造工具”。在这种体验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这种“情景教学”模式,不由得引发我们对之前教学方式的思考。平时我们的教学基本停留在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参与程度。用教师的“体验”取代了学生的“体验”。因而,我们的学生多数是被动地学习(静态学习),而非主动地参与探究与讨论(动态学习)。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某个知识点肤浅的理解,学生没有经历和体验,知识很难形成内化,也很难形成知识结构。这也是造成我们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也就很难形成知识的再创造。

我们之前的测量教学,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教会学生“使用工具”,掌握测量要领,让学生“知其然”;而忽视“工具使用原理”,所以,学生一般都“不知其所以然”。这极大地抑制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习惯一旦形成,学生长大后就会缺乏创新意识。中国人习惯于“制造”和“仿造”,而缺乏“创造”,或许与从小受到的只会“使用工具”的“静态学习”不无关系。

祖国的未来系于少年,少年的未来系于教育,教育的未来系于教师。要让中华民族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而不是只有“制造能力”和“仿造能力”,就应该从小培养、从点滴做起、从每堂课做起,用“情景教学”设疑,用“学生体验”解惑。激发学生潜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创造。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鲜活的个体而非“制造和仿造”的机器。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维新镇沐义小学)

上一篇:中学信息技术“整合―驱动―评价”教学模式的... 下一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