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缘何导致学生“失语”

时间:2022-07-21 12:21:26

高中语文教学缘何导致学生“失语”

摘 要:“失语”本来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患者由于神经中枢受损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从而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症状。在本文中,借来指在高中教育阶段,因教学评价、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问题而造成学生不会说话、不会写作的现象。

关键词:失语 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最热闹的一块,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上讲,语文教学至今不尽如人意,高中阶段尤其是重灾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发9年,但是,语文教学效果“少慢差费”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观,“误尽苍生”的质疑也从未停止。事实上,我们走近学生,发现他们对语文学习兴趣淡薄,多年的语文学习,不光让他们对语文兴味索然,而且,他们已经普遍“失语”,不会用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甚至已经丧失了自己的语言。

教学目标偏差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是什么?这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很清楚,“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五个方面是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是指高中生比较初中生而言在语言、文学、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在具体高中语文教学中,这个目标已经转化为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考试,最终顺利通过高考。从高一到高三,这个目标都是不变的。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很多年,应试教育的实质从未动摇。就目前来说,高考作为教学指挥棒的作用谁也改变不了。我们说,这个指挥棒只要指挥得好,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向、目标也许会更明确,语文教学质量也许会随之提高。不过,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考试内容不能涵盖语文学习的全部

听说能力没有纳入考试内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无法得到体现、肯定,而且从源头上就给掐断了,根本得不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多只有一维――知识和能力,可以通过考试测验出来。鲜活的语文材料转化为僵死的知识和能力后,学生学语文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便看不到。

二、试题内容不合理

尽管全国每年有十几套高考语文试题,但是除了上海试题,其他各省都是大同小异。高考考选择题一直为人诟病,近几年考题数量逐年减少,但为什么就不能彻底退出呢?考试题目中,每年必考的几项基础知识,本应属于初中或小学阶段的考查内容,而且也可以像英语等级考试一样,让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即可,年年出现在高考试题中确实不合适。而高中各阶段考试题目都是以高考题为蓝本出的,都是逐渐在向高考题靠拢。

三、试题答案经不起推敲

这在高考卷中已多次出现。作家林天宏2006年发表在《冰点周刊》上的一篇稿子《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被选为福建省201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素材。林天宏找到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自己尝试答题之后,对照标准答案,15分的阅读题他只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中国青年报》发表于2008年12月24日的《寂静钱钟书》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该文作者周人自己试做了一遍题目,总分15分中只拿了1分。尤为荒谬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参考答案却是错的。高考尚且如此,平时语文考试答案荒诞的情况就更为普遍了。 “80后”作家韩寒曾“细心地完成”了针对自己文章《求医》一节的中学语文阅读题,8道题只做对了3道。甚至,他选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四、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才情和语文素养的板块,但是作文又是最不能拉开分距的

考试作文给分都集中在基本分一块,如60分总分,70%学生分数都是42~45分,高分低分都很少。高考中,“大路货”作文比比皆是,记叙平铺直叙,抒情无病,议论不痛不痒,说不出好来,也挑不出很严重的问题,这样的作文就得到基本分了。而这对那些真正有写作才华的学生就极不公平了。且不说那些孩子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比写大路货作文的学生多得多 ,就是在考卷上也有很大风险,他们的作文也许因为其独特而不合阅卷者胃口不被看好,甚至还遭到打压;而大部分因阅卷者为保险起见就给一个基本分。

教材内容不合理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都与教材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现行高中教材虽然已经有好几套,但大部分省份使用全国通用教材,而其他几种教材也基本依照人教版教材框架编写的;其局限和缺陷都是一致的。现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来进行剖析其弊:

一、就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来看,教材内容太过单薄,与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视野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年必修教材五本,每本十三到十六万字不等,总共七十五万字不到。选修教材人教社共编了十五本,但真正走进课堂的只有一两本,《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原因是这两种与高考联系密切。这样一套教科书,面向全体学生,典型地吃不饱,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单一的课程设置造成了高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脱节。

二、教材编排采用单元文选式,从高一到高三,选文难度差别不大,由于课本改版,有的经典课文就曾出现在不同年级

教学目标先后次序不明确,难以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年级之间、单元之间甚至课与课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一种文体分布在三个年级,各种文体交错穿插,教师难以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学了第一册不知道对学习第二册起什么作用,学了第二册也不知道比学第一册提高了多少。

三、听说训练没有一条明晰的线索,仅仅作为知识短文穿插在教材中,没有对学生形成系统训练的序列

作文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一直没有正式的作文教材,也只是在每册书后附带有写作指导的内容。而这种指导往往很空泛,没有介入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更没有对作文全过程的干预:学生写作,始终处于自发状况,实际写作训练始终只是在量上堆积。

四、语法修辞等基础的语文知识大都穿插在初中教材中,高中语文教材中也穿插了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如何化解小学教育心理压力的策略 下一篇:用心阅读促衔接,课内课外相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