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阅读促衔接,课内课外相映红

时间:2022-09-06 10:53:45

用心阅读促衔接,课内课外相映红

记得作家肖复兴曾说过:“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如果想让学生学好语文,作为老师,首先应从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使学生学会怎样读书。

多读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如果仅依靠语文课堂,仅局限于现有的语文课程教材,是不能满足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的。但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又往往受到学业的影响而没有时间保证,同时课外阅读没有与课内学习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不到课外阅读对课内学习的帮助,因此,探索一条有效的课内外阅读相衔接的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使课内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呢?

一、由课文延伸

(一)由古文的延伸。

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真可谓是浩如烟海,灿烂辉煌,我们的教材中含有一定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而能入选教材的基本上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因此,可以由这些作品延伸开去。

例如我们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就可算是对课本中古诗词的一种非常好的延伸。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光记住课本中那几首有限的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

又如:高年级课文里选编了四大名著的精彩段落:《景阳冈》、《猴王出世》、《草船借箭》等,这些课文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契机,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去阅读这四大名著。

再如:学了《将相和》,可引导学生去读读司马迁的《史记》;学了《临死前的严监生》,可引导学生去看看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二)由现代文的延伸。

课文中也有许多是从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节选的片段,这同样也值得引导学生去读读原文。

如: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会吸引孩子们去读《城南旧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会让学生想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小英雄雨来》一定会想读全篇;读完《渔夫的故事》,又怎会不想读《天方夜谭》?而《金钱的魔力》更会让你迷上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

二、由作家的延伸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作家,其中包括很多知名的作家,如:鲁迅、冰心、老舍、丰子恺等等,那么,很自然的,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读读这些名家的名著,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冰心的《寄小读者》、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等,学生有课铺垫,也会很乐意地充满兴趣地去读这些作品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俄国文学之父”之称的普希金也曾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作为教师,能教给学生的毕竟是有限的,但如果能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将会是一生都有益的。而要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一)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学生的阅读纯粹只是“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那么就算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也是没有多少效果的。阅读过程中读到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都应该摘录下来,边摘录边感悟词句好在哪。看完书后还可经常看看摘录的好词佳句,加深记忆与理解。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更有实效。

(二)写读后感。

读书摘抄,比较适合低、中段学生,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不够的,为了加深印象,更为了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可以让学生在读完书后写一写读后感。

如:《鲁滨孙漂流记》是我们全班同学都阅读过的一本好书,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勇敢、乐观、坚持不懈,而通过写读后感,许多同学的感受又更进一层,想到了自己的学习,想到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人还想到了该如何去面对人生所遭受的挫折……学生的思想就可以在这样的思考当中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三、师生间、同学间推荐阅读

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阅读了。

例如:六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后,我先自己阅读了他写的小说《一只猎雕的遭遇》,然后在班级阅读课上给同学们讲了这个故事的梗概,当时孩子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了,不用我要求,很快,在班上就兴起了看这本书的热潮。不仅如此,看完这本书,许多同学还接着看了他写的另外几本书,如:《狼王梦》、《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

同学之间如果阅读到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推荐,好书大家分享,平时的交流也多了话题,还可增进同学间的情谊,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四、读书竞赛

学校、班级要经常开展有关的读书竞赛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故事会等,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和大量阅读的积极性。还可组织学生编抄报,把自己的读书兴趣、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各种能力融于一体,使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总之,阅读是一门学问,只要我们用心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课内阅读一定能与课外阅读紧密衔接,交相辉映,从而演绎出别样的风采!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缘何导致学生“失语” 下一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