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篮球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个人能力

时间:2022-07-21 07:26:42

【前言】改革篮球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1研究对象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一6个班男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西安体育学院、陕西省图书馆与网络上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分析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要求,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向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一男生...

改革篮球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个人能力

摘 要: 本文按照科学的调查、实践方法,获取关于街球球性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改革教学内容,实现对高校篮球教学内容更加合理、科学的优化,使之符合现代娱乐体育、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思想,达到培养具有较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街头篮球 体育教学 应用

1.研究目的

街头篮球作为一股新风吹入中国,使得原来保守的中国篮球爱好者们得到了自己的新生,而在校大学生便是这个群体的中坚力量。篮球运动的魅力(高空性、节奏性、准确性、整体性、凶悍性、智谋性和技艺性),以及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能、素质、品质、素养等能力,使得这项运动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街头篮球的魅力在于每个运动参与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这种自由、奔放、激情四射的新兴篮球运动,受到广大年轻大学生的欢迎。近年来,街头篮球已经进入各个大学校园,使得原来保守的大学生篮球爱好者们到了新生,他们不会再为简单的投篮、跑位而感到无聊,而是被街头篮球的文化内涵、所表现的艺术性,以及街头篮球的精神所深深吸引。而花哨的运球突破、逼真的假动作,也与原来保守的篮球教学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已经不满足于陈旧、枯燥的篮球教学内容,对于老式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消极接受,这使得篮球教学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合理地将街头篮球与传统篮球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及克服困难的能力成为了以学生为本,符合娱乐体育、终身体育、健康体育思想的一条新路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一6个班男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西安体育学院、陕西省图书馆与网络上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分析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要求,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向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一男生发放调查问卷126份,回收126份,有效回收率100%。

2.2.3分组对比法。

将6个班男生分为3个实验班,3个参照班,进行对比试验。

3.研究分析与结果

首先,将6个班男生按照篮球个人技术水平平均分配到各班,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班,共63人。试验组运用街球与传统篮球技、战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参照组则完全运用传统篮球教学方法。试验时间为一学期(4个月)。

在试验前对实验组63名男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1。

由此可见,70%以上的学生对街球的热情很高涨,愿意主动学习,并且76%的学生愿意学习篮球控球技术。因此在随后的篮球教学实践中确定选择将球性练习融入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运球、控球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篮球技术考核,考核内容如下:

①篮球基本技能考核:全场运球、传球、投球综合能力;

②篮球综合能力考核:分组竞赛。

试验组与参照组考核结果对比,如下表2与图1。

由上表与图可以得知,加入街球球性练习的试验组对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好于未加入球性练习的参照组。

3.1传统篮球教学内容与街球球性练习内容相结合的理念

3.1.1将“现在”和“将来”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体育教学的效果最终都必须落实在学生的身上,在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现在”,应当适时地发展他们的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及个人能力,为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也能健康、幸福地劳动和生活。

3.1.2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

在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的同时,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不仅要重视显在的、客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要重视潜在的、主观的心理方面的教学效果。

3.1.3学校体育应从“育身”转向“育人”。

中国的学校体育受历史原因和受学校体育发展阶段的限制,一直以来都是以增强体质为中心的教育,是一种“心身二元论”为主导思想的“身体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并能能动地创造新世界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育人”的思想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体育改革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潮流。

3.1.4注重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相互融合。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未来社会中,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这样传统的模式将会越来越模糊,出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新趋势,这种变化是社会变化的必然结果。

3.2实施球性练习教学内容的目标和方案

3.2.1新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3.2.2提高掌握篮球技能及方法的效率。

使学生通过对篮球球性的针对性练习,提高篮球技术中最基础也最为重要的运球、控球能力,使大一学生在刚接触篮球的系统训练初期,就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技、战术练习打下基础。

3.2.3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

以发挥学生的主观兴趣趋向为主,教师指导、示范练习为辅。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在练习遇到困难、技术水平停滞不前时,教师给予帮助指引。

3.2.4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

街球是学生所喜爱的篮球运动方式,学生愿意自主进行练习,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初期球性提高困难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向优秀的同学或街球运动员学习,最终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和竞争意识。

3.2.5提高学生文化知识。

街头篮球的发源地是美国,在理论知识课的讲授中可以将街头篮球的文化背景给学生加以介绍,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让学生也能获得关于篮球的人文知识。

3.3新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方案

3.3.1根据自身研究,提出适合高校大学生的新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方案。

第一阶段(大一第一学期):基本技术初学阶段。新生第一学期以运、传、投、突等基础内容为主,加强练习,为以后的持球训练打好基础。运用体育游戏的方式将球性练习融入课堂,准备活动中加入球性练习的球操内容,加强对篮球球感的训练,提高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第二阶段(大一第二学期):个人技术提高阶段。继续以球性练习为主,每次课前进行球性提高的练习。再次完善个人运、传、投、突技术。在教学比赛中加入街球一对一或三对三的对抗练习,使学生适应篮球这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为大二的战术训练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大二第一学期):基本战术配合训练。通过大一一年的以球性为主的球感练习,学生对球的手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运球、传接球当中出现的失误机率减小,让战术配合能够顺利实施。有了这样的前提,就可以进行三人间进攻的基础配合,以及简单的一对一、一对二、二对三的防守练习。

第四阶段(大二第二学期):全队战术训练。通过前三学期的学习与积累,学习全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与进攻半场区域联防。

以上四个阶段,球性练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贯穿于学生两年的选项课中,注重基础技术的学习和提高,为日后更深一层的战术训练做好必要的准备。

3.3.2球性练习的教学方法。

结合个人篮球教学的经验,并吸取街球球性练习的先进方法,我总结出球性练习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7个练习步骤和3个单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一单元:①球不接触地面,强侧手挑拨、旋转、持球练习;②球不接触地面,弱侧手挑拨、旋转、持球练习;③球不接触地面,双手交替挑拨、旋转、递送球练习。

第二单元:④球接触地面,强侧手体前、体侧、胯下运球练习;⑤球接触地面,弱侧手体前、体侧、胯下运球练习;⑥球接触地面,双手体前、体侧、背后、胯下运球练习。

第三单元:⑦一人持双球,原地、行进间体前、体侧、胯下运球练习。

每单元开始阶段,为学生提供练习方法素材,在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后,让学生进行自编球性练习内容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4课外活动及篮球竞赛

以健身、娱乐、休闲、兴趣为主的课余体育活动现已成为大学生追求的时尚。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自行组织趣味篮球比赛,比如:运球接力、球性展示等。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将以往的全校性篮球竞赛,改为街头篮球的“三对三”篮球斗牛比赛。竞赛可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尝试到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乐趣,同时也引发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从实践中得到锻炼,找出差距,不断地提高个人篮球技术水平。

3.5篮球选项课成绩评定(考核)

将篮球竞赛成绩列入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内容。学生选修的专项运动的考核只是简单地选取某项运动技巧作为测试内容。如果学生选修的专项运动为单项运动,那么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达到考核目的。但是如果学生选修的是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篮球,将课程考试内容简单地定为三步上篮、原地投篮,那么这种考核方式和内容往往无法真正体现篮球运动的测试要求,也无法很好调动学生对于篮球运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为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竞技性、娱乐性,讲求熟练的球性、完美的配合和积极参与的篮球意识。因此,将篮球竞赛成绩列入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内容,不但能将篮球考核真正绩效化,而且能将篮球运动在学生业余生活中得到科学普及和推广。

4.结语

本课题从现代社会赋予学校体育的长远意义出发,将街头篮球中的球性练习与传统篮球教学相结合,对现行篮球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现阶段内符合通过学校体育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篮球教学体系。在理念上,教师应明确目标、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理念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从而加快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步伐,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全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鲍源林,崔承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C].1997,(1).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20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新课改中劳技教学策略需要哪些转变 下一篇: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 “意境”观点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