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储备金”破产

时间:2022-07-21 05:51:50

广东:“教育储备金”破产

2002年4月9日,广东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番禺21世纪学校进行第四次拍卖,但无人应标。南方拍卖行有关负责人说,拍卖未能成交的主要原因是客户觉得起拍价太高。

据了解,番禺21世纪学校在1995年正式招生时,每名学生须交纳15万元到25万元不等的教育储备金。尽管收费昂贵,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的学生仍然接踵而来,学生人数最多时达1400多人。2000年,学校董事长刘新元下落不明,1300多名家长交纳的2亿多元教育储备金无法追讨。经法院判决,学校被强制拍卖。

据业内人士估算,从1992年到1996年,短短四年间,广东办起的类似学校达40余所,它们吸纳的“教育储备金”总额近100亿元。利用这些钱,民办学校建起了校舍条件远高于一般公立学校的校园。对于珠三角洲地区为数不少的“先富起来的人”来说,这种实行全寄宿制、双语(中英文)教学的“贵族学校”,极大地满足了他们让孩子获得更高档次教育的愿望。统计资料表明,截至1998年底,全国“贵族学校”已达千余家,而广东一省就有47所,为全国之最。

收取教育储备金的学校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根据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的协议,储备金在学生入学时存入学校,学生毕业或退学时全额退还,此外不用交学费和生活费。只要每年有学生源源不断入学,就有资金来源保障前面所收的储备金按时退还;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掌握的储备金进行各种投资活动。

假设一个学生交“储备金”20万元,而他每年在校学习、生活费用是15000元,那么学校必须保证这20万元每年的投资利润在15000元以上。这在民办学校兴起的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并不困难,那时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高达12%左右,即使仅把钱存入银行,利息收入也超过这个数。而一些银行账外经营以及一些信托投资公司吸纳存款的利息甚至可以达到25%。也就是说,20万元储备金一年的利息收入可以达5万元,除了支付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学校还会有3.5万元的利润。

然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银行利率一路下调,账外经营、高息揽储等违规行为被严格禁止。到1999年,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到3.6%,也就是说,20万元储备金一年的利息收入只有7200元,学校不但没有任何利润,还要为每个学生贴上7800元的教育、生活费用。从某种程度上讲,以教育储备金筹资方式建立的学校,其风险与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息息相关。

大约从1996年开始,一些从“贵族学校”毕业或退学的学生发现,学校并没能像当初协议规定的那样全额退还“教育储备金”,而是以财务困难等为由,拖欠“储备金”。“教育储备金”的支付危机,在各“贵族学校”之间悄悄蔓延。1999年1月25日,广东省教育厅下发“粤教策(1999)2号文”规定:“从1999年2月1日起,我省所有民办学校一律不能收取任何还本形式的教育储备金,只收取学杂费。”文件还要求各民办学校半年内还清已收储备金。

这个文件的下达,等于割断了民办学校用新生的“教育储备金”支付老生“教育储备金”的资金渠道。广东的民办教育遇到了空前的危机,不少学校陷入资金周转困境,以广州国际学校、珠海华夏学校为代表的一批民办学校纷纷“倒下”。据统计,辽宁省办起的60多所民办学校也倒闭了40多所。个别学校负责人携款潜逃的传闻更引起了家长的恐慌,追讨教育储备金的风潮在广东、湖南等地都有发生。

有研究者归纳说,民办教育主要有三种收费模式,即教育储备金制、学期收费制和“建校赞助费+学杂费”制。而教育储备金制出现的问题尤其多。因为它受国家和银行政策的影响很大,市场的可变因素很多。一旦出现投资错误,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学生和家长。

上一篇:从开平、恩平看中国国有银行业的劫难 下一篇:世界一些国家民办教育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