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洪家拳漫谈

时间:2022-10-27 11:35:04

洪家拳也称洪拳,体育词典释“南拳流派之一,相传由福建洪熙官所创,传至广东后,逐渐在广东全省流行,并流传至东南亚。动作浑厚朴实,刚劲有力,多手法,少腿法;含蓄发劲,先收后放,因势发声,以声助力。”关于洪熙官的历史现已很难考证,由于没有专门书籍记载,因而对于他的传说颇多,但是洪拳是他所创已经有口皆碑,人人皆知。二百多年来,虽洪拳其套路很多,然未失其套路程式,也未失其基本技法,因此洪拳原始套路创自一人之手是可信的。比较公认的说法,大约在清乾隆中叶,福建泉州人洪熙,字文汉,号孔臣。市福建少林寺著名和尚至善禅师的弟子,脱离师傅后成为南少林派的著名拳师。此前洪熙是一名茶叶商人,其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因在福建好打抱不平而伤人到广州走避,到广州后被人称为熙官。一度洪熙官在红船隐姓埋名当伙夫,当时广州的粤剧团体常用船载演员及各种行头道具去各地演出,这种船一般称为红船。在广州某一村镇演出时,人多势众的地头蛇前来捣乱,洪熙官以一己之力轻而易举击败他们而声名大振。经此洪熙不仅在戏班任武打教师,还在广州的名刹西禅寺以及光孝寺开始授徒,他将所学得技击与搏击经验结合本人的体形特点创造了以马步稳健,桥沉力雄,攻防连环,浑厚威猛而著称的洪家拳。后来因少林寺被毁而第二次来到广州,由于洪熙官为人正直,武艺出众,慕名前来求学者甚众,誉满羊城。

洪拳的技法离不开桥,桥的发挥离不开桩,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稳健的桩才能更好的发挥桥的威力。所谓桩就是指马步,它是拳术的基础;所谓桥就是前臂即小臂,尤其是指前臂靠近手腕的一段。桥在洪拳中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但通过桥与对手的接触去摸清其方向、力点及意图,而且将经过特殊锻炼的桥去实施攻防手段。洪拳高手能将桥与手配合运用,一发招就能同时破解来势和攻击对方。科学合理的运用和发挥桥,要有强硬稳健而又灵活的桩步。洪拳要求对步型训练特别严格,四平大马(马步)子午马(弓步)吊马(虚步)这些步型若能穿插灵活的步法可以使桥的发挥更加充分。洪拳的步型除上以外,还有横弓步、跪步、丁八步、蝶步、拐步等;步法还有盖步、插步、麒麟步、进退步、前后跃步、掮马等。桥法有直劈桥、横劈桥、挑桥、滚桥、穿桥、搭桥、掮桥、旋桥、圈桥、切桥、割桥等。

洪拳的战术思想是后发制人,速度上提出后发先至。在两人对搏之时,他不发先手,遵循“丁不丁,八不八,你不来我不发”的原则。只是一战,粗看起来像人们平常站立一样,其实是洪拳特有的丁八马。只要对方发招,就以其灵活地步法变换、迅雷般的手法去还击对方,以后先发至的速度和一发三至的奇变来制约对手。洪拳稳扎稳打,后发制人,其技击原则是挑劈护中,正面突破,巧入偏门,穿闪封截,连环进击,步步紧逼,以防为主,攻防交替。洪拳善于运用强硬的桥手,为了适应桥手的发挥,因而决定其步法的穿插,步型的稳定。洪拳的武谚云:未学拳先学扎马,初学者要求都有很长一段时间进行扎马――站桩。在许多拳术中都运用中央突破的技法,但攻入偏门在洪拳中有其独特的方法,如麒麟步蝶掌就是闪入两侧或背后攻击对方的独特技法。洪拳的步稳桥硬也有利于中央突破:他提出“桥来桥上过,马来马发标”的理论,所谓桥上过是以己之桥,逼着对方的桥而穿过上方去攻击;马发标是以己之硬马去冲撞对方的步马。虽然要求练洪拳者桥、马都要过硬,但碰到对手比己更强时,也必须避重就轻,“重桥需漏打”就是避开对方之重桥变换我的拳路,钻空去攻击对手。洪拳对闪击训练非常重视,训练非常严格。他提出“引敌落空,击随闪至”,其闪击技法命中率甚高,且避免与对方接触而给对方有制我之机。闪击技术要求训练有素含有技法熟练、反应迅速、判断准确、意念坚决四大要素。洪拳一些著名手法,其中挑劈手、三展手、父子连环手、膀手、千字掌、蝴蝶掌、破拍手、单膊长锤手、抛拳、插拳、虎爪、射指、沉桥、劈桥、圈桥、穿桥以及蹬、踹、拐、钉、踩等腿法和勾弹脚、无影穿心脚、转身拐脚、探水踩脚等有特色的动作,正在被后辈继续发扬光大。

打洪拳时其发声很有讲究:为着使重心下移,使马步更为稳健,要求演练者“虚其心,实其腹”的上虚下实,气沉丹田,力贯全身。要将劲力能透发到某一部位,就要学会发声。练习洪拳时的发生有若龙吟虎啸,威猛之极。洪拳练习时发声原因有三,一为可以增力使势雄力厚;二为短促呼气,免憋气伤身;三为能使全身张弛有度,可以调节体内各部机能,以增强耐久力。洪拳的发声原则一为发动发声;而为助威发声;三为象形发声。发声的长短是根据发劲的需要而定,一般是发长劲时发长声,发短劲时发短声。长声要洪亮威猛,短声要短促且清脆有力。发声的音调,短声有哼、哈、的;长声有唔、哗、嘿、呵等。练习一套洪拳不须每个架式都发声,应根据套路有选择的适当发声,一般南拳中一百个架式套路不超过十声。而有时一套拳几乎练习半个小时,而且全部是硬力练习,由于练者连续发声,所以能够保持劲力不衰。

洪拳提出“未学拳先学马”,就是说洪拳很重视扎马――站桩,首先要扎好四平大马,要求头正精致、收胸卸膊、腰直胯沉、两眼平视、脚掌平行、膝盖五趾、大髀略平、拳要挽紧、气贯丹田、劲透全身。通过站桩练习,可以使腰腿得到极大锻炼,全身各部关节肌群得到锻炼。洪拳极其重视桥手的训练,为了使桥外部肌肤、内部筋骨经得起摩擦和碰击,要借助一些器械来进行专门训练,有钢环、三尺桩、风车桩等。每一个器械都有一套完整的练习方法,练习时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千万不可蛮干。除此之外,还要以各种形式进行重力练习和通过缓慢的静力组合练习增强自身的耐力。

洪拳的结构形式多为四面开展,通过一定的套路练习可以熟练各种步法的方向转换,身型变化以及手的灵活变化,以锻炼如何应付来自任何方向和角度的攻击。洪拳的组合原则是先慢后快,先简后繁。初练洪拳先练功,后练散手,先刚劲后刚柔并济。一开始,手法以缓慢,刚硬的单手动作为主,步马则以四平大马、子午马、吊马为主,逐渐可以使马、瑶、桥做缓慢的配合。劲力则由内表于外,表里合一,以外劲为主,这部分也叫静力练习。到了中段,手法逐渐展开,左右手交替运动,配合攻防;步法也随着守法的变换而改变,在技法上逐渐增强其技击性,方向也不断变换以适应来自各个方向的攻击。此时速度逐渐加快,劲力以外力为主。后一阶段为技击性很强的散手,以上下左右的攻防手法,灵活多变的步法配合进行,随着架式的迅速变换,以爆发式劲力为主,内外劲一齐运用,力求以最高速度完成整个套路。

广东洪拳传播地区很广,在珠江三角洲各县和湛江地区、海南地区、韶关地区、惠阳地区、肇庆地区的广大农村和城镇,武术爱好者都喜爱练习。许多村里都把洪拳视为正宗,其他拳被认为是杂家。在香港、澳门都有不少洪拳武馆;在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地区洪拳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在欧洲和美洲等地许多华侨也都练习洪拳;此外洪拳还直接影响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地的拳术有不少基本功的静力练习时吸收了许多洪拳的练习方法。两百多年来,洪拳的发展逐渐形成几种体系,各体系的风格也有差异,但是,洪拳的技击风格浑厚沉雄,稳健威猛,长短结合,紧桥封逼,以刚为主,刚柔结合仍将源远流长,继续发扬光大。

(责编:赵旭文)

上一篇:峨嵋秘宗白猿派绝手精功 下一篇:短棍制持匕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