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员“涂脂抹粉”的背后

时间:2022-07-21 04:07:19

地方官员“涂脂抹粉”的背后

欣闻江苏省统计部门将民意调查引入了小康认定机制,明确规定民意调查认可度超过60%才能认定该县(市)全面小康达标。民意调查用的是科学的抽样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可以由样本推广到全体,了解调查对象总体的状况。这样的制度设置,是为了尊重民意、防止某些管理者作假,了解当地小康的真实性。遗憾的是,这一原本非常好的做法在某些地区却发生了扭曲。

某市当地干部怕群众思想觉悟“低”,主动为民“作主”,要求受访群众按照事先专门发放的标准答案回答提问。而且创造性地开展了“人民战争”,让背熟答案的中小学生放假一天,“协助”家长应对电话调查。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民意纵,替换为“官意”,科学的民调彻底失效。这类事件并不是个别的,在基层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依靠造假手段,制造虚假信息已经成为一些官员为自己涂脂抹粉、获取政绩的普遍手法。它的恶果不止于制造了虚假信息,更具有恶劣的坏榜样作用。政府干部都弄虚作假,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造假?制造全民性的欺骗活动,把学生教育坏了,把群众带坏了,把社会风气搞坏了。

一个正确的经济目标或某项社会事业,要实现它,政府的干部需要花力气,做艰苦的工作。有些干部既希望获取成绩,又不愿意做大量的、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于是就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用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手段来达到。于是在工作中出现了“手段造假,数字造假”的扭曲现象,一些官员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为升迁铺平道路,利用越轨的手段来达到目标。这种做法是欲速而不达,完全违背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试图通过造假手段达到小康目标,对地方政府是一种自杀行为,开了弄虚作假的先风,让群众在心里看不起这些干部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对小康达标本身产生质疑。目前因造假而丢官、坐牢的十分罕见,造假成本太低是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让所有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当然,一些地方出台不切实际的发展高指标,也是迫使基层干部造假与欺骗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一些地方脱离实情热衷于搞各种“升级达标”活动,有的盲目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有的指标高得离谱,刚性太强,可操作性太差,迫使基层干部造假。例如,在个别地方实行的“一手乌纱帽、一手高指标”的干部考核办法,有时候基层干部“不编假数字、难过考核关”。

一方面一些上级领导干部靠看数字掌握情况,听汇报了解干部,这种作风诱使基层干部靠造假数字或造假手段来应付;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的“政绩”也直接关系到上一级领导的功劳,一些上级领导便默许甚至纵容下级造假,上下都成了造假的“受惠者”。造假对上下级都有好处,在造假上具有利益一致性,形成了共谋。由此可见,改革不切实际的政绩考核制度,实为杜绝数字虚假、手段造假的治本之策。

造假之风不可长,造假之风必须刹。(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导)

上一篇:老百姓对“不折腾”的四个期待 下一篇:需要更积极的城市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