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20 11:41:34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听力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听力教学已经日益显露出不适应时展和学生需求的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听力教学经验,分析了传统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听力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15-03

一、前言

美国学者W.M.Rivers and M.s.Temperly曾经做过统计,在听、说、读、写四项活动中,听力所占的比例高达45%。所以,对于语言学习来讲,听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听力课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被定位为专业必修课,显示了听力作为说、读、写、译其它语言技能基础的重要地位。只有练就以听力为基础的扎实的语言功底,学生才有可能将自身的语言能力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

听力如此重要,每个学生都应该下功夫打好基础。可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对多数学生来说,在听、说、读、写、翻、译五项技能中,最弱的就是听力,很多学生为此深感头疼。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对听力并没有明确要求,也没有纳入高考的范围,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以前没有上过听力课。但是,不论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还是英语专业四八级,听力都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不间断的考试改革中,听力所占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听力教学应该适应考试的要求,不断得到加强。因此,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二、目前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尽管并没有人否认,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听力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上至决策制定者下至学生,都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课时不够,大部分外语院校每周只有2个、最多4个听力课时,而且很多是大班上课(70人左右)。这种安排与专业主干课至少6个课时比起来,显然重视程度有别。而且,这样的课程设置与大班授课直接导致了学生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听力课于是被视为“副科”,学习时间很难得到保证。提高听力必须是一个点点滴滴、长期累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听力时间,不能给这门课程以应有的地位和重视,提高听力就是一句空话。

2.教材单一、陈旧

大部分英语专业院校的专业听力课一般采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编写的《听力入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编写的Listen To This。两套教材分别初版于1983年和1992年,无论是内容编排还是录音质量都堪称精品,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沿用至今。令人遗憾的是,相对于其它专业教材建设的发展,听力专业教材的发展未免滞后。几十年来,仅有这两套有影响力的教材问世而已。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中的部分材料显然已经过时,无法给予学生真实的语言环境。而且,在网络普及的今天,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这两套听力材料听录音练听力的方法已经完全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虽然近年来进行了改编,但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已经与时代的发展脱节。

3.教学硬件问题

语音室的建设曾经是衡量一个学校外语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的语音教室里,教师是机器设备的主要操作者,学生的权限极为有限。教师通常通过机器播放听力教材的听力材料给学生听,不同程度的学生听的是完全一样的材料,学生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虽然语音室一直在更新换代,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服务于教师的放音机器的本质并未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听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4.教学方法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需要一间语音室、教材及教材配套录音材料(以前是磁带,现在基本都有了Mp3版),而学生需要的只是课本、笔和自己的耳朵。教师先介绍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然后放听力材料给学生听,通过提问或者课本上的练习题,来检测学生是否听懂了,如果听不懂,就一段一段、一遍一遍反复再听,必要时对一些难点进行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控制着语音设备、听力材料和学生,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听教师让听的,做教师让做的,这种缺乏互动的、机械的、单纯的听力练习毫无乐趣可言,很容易引起学生倦怠。更加严重的是,这样的教学与其它英语技能的培养相脱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分析思考能力也会逐渐被扼杀掉。

有研究者指出,将输入转为输出是听力教学的关键,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英语听力教学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应把听力独立出来,而应将它视做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与其它语言技能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很显然,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无法做到这一点。

三、对策

1.提高思想意识,给予充分的重视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跳出原有的框架。原有框架上无关痛痒的所谓改革,并不能触及本质,无法达到改革应有的效果。听力课不是副科,不是仅仅为听而听的单一的听力训练,听力课程应该是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课型。大学外语的机考内容是融说、读、写、译于听,英语专业也可以借鉴,将听力课的训练纳入说、读、写、译,承担了部分原有的精读和泛读课程的功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原有课程设置中的每周2~4个课时,根本无法满足新听力课型的需要。增加听力的课时,消减传统的精读或者泛读课程,是改革发展的方向。目前很多学校听力与视听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如能将两门课合并,也会减少资源浪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教材,多主题

听力课程使用的教材,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两套教材。当然,对于一门课程来讲,规定的教材是必须有的。但是对于教材的使用,教师应该灵活把握,要善于选择和处理教材,不迷信权威,该删的就删,代之以合适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应该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形式各异,既包括口语体的广播、通告、演讲、日常会话、情景对话等,也包括一些名著选段、电影片段等,尤其应该选用BBC、VOA、CCTV-news中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宗教、文艺等方面的内容。在目前网络普及、视频流行、全民娱乐化的形势下,听力课堂上可以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把一些视听材料如英文歌曲MV、美剧、纪录片等呈现给学生,比如非常经典的美剧friends以及很受学生欢迎的Prison Break,还有与现今如火如荼进行的类似超女supermodel及discovery频道的一些纪录片,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还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从英语中获得除了语言之外的知识。

听力材料的来源,除了规定的教材,教师可以选用《疯狂英语》和《外研之声》等畅销材料,也可以从一些知名的英语听力网站如普特、大耳朵、在线英语听力室、可可英语等选取材料。当然,所选的材料需要经过教师的认真审核与修订。

3.建立现代网络语音实验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网络语音室的建设是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参照大学英语改革的经验,由传统的语音室向网络语音室转变,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后者是学生占主体地位。网络语音环境中的学生,基本实现了自主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自主地选择听力材料,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监督、答疑、检查等。因此网络语音系统的资料库建设极为重要,能够为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料,各类资料能按照词汇、语速、内容等进行初、中、高级程度划分。听力练了包括传统的选择、填空、问答等,还可以参照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在听力的基础上,设计跟读、复述、互动交流、写作等相关题型。学生拥有复习及练习的自,并且可以访问其它的听力网站及语言学习资源。

鉴于工作量巨大,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建如此庞大的资料库,可以考虑购进一些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听力实验室,比如Randall等,在此基础上,由教师不断筛选新的资料,为各个级别的资料库加入新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丰富教学资料。

4.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种资源,自主与指导相结合

在解决了思想意识、教材、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配备的基础上,教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成为现实。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听力课程的个性化、自主化。其目标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教学中,应该采取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在课时加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拿出周学时的三分之一来作为教师引导的时间,主要是方法、目标、策略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在材料选择、进度、方法、技巧、目标等方面的要求,并随时个别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听力课堂上的知识讲授者,而是集课堂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评估者于一身。

当然,教师在整体掌控的同时,也要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毕竟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在入门材料的选择上,进度的快慢上,能够达到的目标上不尽相同。所以,评估方式要尽量避免单纯、机械的测试,要注意评估方法的多元性和过程性。

四、结语

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改革以网络语音实验室的建立为基础,以听力课的重新定位为前提,以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为目标。一方面,它能够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给教师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海量经过整理分类的资源和无限供选择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基于网络语音实验室的现代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信息量巨大且多种多样,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相对于传统的听力课,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而且,以网络语音实验室为基础的听力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忽视了教学的针对性,教师需要在课后通过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做出弥补。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意识、教材、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配备为基础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不一定能保证学生的进步和能力的增强。外在环境的改变如何成为内在转化的动因,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董文周.多媒体与外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1,(2).

[2]宋亚菲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过程性评估教学模式探究[J].US: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7(1-2).

[3]文菲,杨晓梅.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存在的弊端与解决办法[J].沈阳: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上一篇: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的产生 下一篇:高校管理从人文精神层面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