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冲刺跑,拿到好分数

时间:2022-09-17 10:09:36

当考研只剩下最后四十天的时候,很多考生们恐慌的不是专业课,不是政治,也不是数学,最为担心的还是英语。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过来人都说英语是最难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如果你在11月之前还没搞定英语,还是转移重心吧,只能到时候祈祷自己英语过线就好了。殊不知,只要在冲刺期中合理安排英语各个环节突破点,拿到理想的分数还是有希望的。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的关键是掌握“上下文语境”:结合前后文给出的相关信息来选择恰当的词汇。完形填空的出题类型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形近词或词组的比较;固定搭配;介词、副词比较。以上三点都指向一个关键: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原文。有人认为:考试就是猜出题者心思。笔者以为:这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有道理的。以2011年完形的第一空为例: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Aristotle viewed laughter as“a bodily exercise precious to health.”But __ some claims to the contrary,laughing probably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physical fitness。提供的答案有四个词:among,except,despite,like。做此题的关键在于把这两句话的语境弄明白。第一句话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笑”看做是“对健康有益的身体运动”。第二句话要先考虑主干,因为不管一个句子中有多少从句、副词、非谓语成分等,作者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一定在句子主干成分里:笑也许在身体健康方面几乎没有影响。这句话的意思与第一句话中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正好相反。再看but引导的从句,to the contrary是“与…相反”的意思,与主句意思相反,那么like(与…一样)和among(在…之间)排除。纵观这两句,也没有范围的比较,except(除…之外)也排除。剩下的despite(尽管),放在句中,恰好体现让步关系。这个题还有一种解法,就是如果做题者明白第一句和第二句意思恰好相反,那么从语法角度看,从句中要用相反意义。而But 和contrary都是转折,那么空格中肯定要用一个表示转折意义的介词,那么只有despite有此功能。因此使用第二种办法是比较取巧的办法。

“语境上下文”的办法可以通用到所有的完形填空题里。如2009年完形的第六题:__ the starting line(起跑线),根据句意,是“在起跑线之后”的意思,四个答案中(off, behind, over, along)只有off the starting line 是固定搭配,前后文意通顺。不少同学可能选behind,这是典型“中国式英语”的误区。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要看原版期刊,懂“原味”英语。 2010年完形第一、二题是典型的“context”的好例子:It hoped they would learn how shop-lighting __ (affected,achieved,extracted,restored) workers’ productivity. Instead the studies ended __ (at,up,with,off) giving their name to the “Hawthorne effect.” 把这两句话完整地看完,第一个空很快选出来,因为第二句话中有一个明显的提示词effect(名词,“影响、效果”),第一个空选affected(动词,“影响、作用于”),属于同义重复。第二个空更容易,空格后是动名词giving结构,对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马上想起只有end up doing这个结构,其他都不能与end搭配形成固定结构。

阅读理解作为英语考研中重量级题型,是冲刺期各位考生不要放松的环节。这一大部分包括:传统的阅读理解;给段落排序、加段落句子、给段落选标题等;翻译。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短板”理论: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这只木桶的容量。而做这一部分考研题时,要“反其意而用之”,最弱的一块放在最后。先把40分的传统题搞定,再做后两项。数据显示,大多数考生得分最低的就是第二类阅读题和翻译。有些考生在这两项上甚至“不闻不问”,却依然能考到50分左右,因此传统题型的阅读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1.传统题型

传统题型阅读的做题关键:紧扣原文,找到定位,这是笔者的经验。传统阅读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大家熟知的所谓科普类文章。但作者在某个领域所阐发的观点却绝对是出题者的核心考虑。考生切忌以自身所知来“臆断”出题者意愿,而一定要回到原文找到“证据”,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以2011年试题第四篇阅读为例(请参考原题),5个题项是每一个题考一段文字。阅读这篇文章时,考生容易把自己的“内在知识”加进理解中,因为文章说的是大家熟悉的明星们。考生容易把自己平时在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中得到的关于这些明星对待“养孩子”的态度考虑进来,而题项问的是文章作者的态度,因此一定要到原文中找答案。第36题问原文中一篇文章的作者在其文章中认为“养孩子”会带来什么:temporary delight(暂时的欢乐), enjoyment in progress(逐步的享受), happiness in retrospect(回忆时的幸福), lasting reward(持久的回馈),做这类题不费力,因为人名好找,文章题目好找。首先定位到第一段,人名Jennifer Senior。然后找她的看法,定位到第二句后半部分:Senior suggests we need to redefine happiness: instead of thinking of it as something that can be measured by moment-to-moment joy, we should consider being happy as a past-tense condition. 根据“句子主干”原则,那么Senior的主要观点是要把“幸福看成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情形”,与答案第三个契合。第37题:从第二段中能知道什么?这类题型最适合用排除法。A答案中的gossip与原文中的attractive, feature等词汇传递出来的意思不符,B答案在文章中根本没有提到。C答案中的entertaining 跟A答案一样,与原文意义偏离。D答案符合题意,且在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中得到验证:Practically every week features at least one celebrity mom, or mom-to-be,smiling one the newsstands.尤其是practically(实际上,几乎)传递的意义使得答案更明显了。第38题:第三段中“无孩”一族会这样?找关键词:childless folks,原文中的第三句:unhappy parents are rarely provoked to wonder if they shouldn’t have had kids, but unhappy childless folks are bothered with the message that children are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此句中的are bothered with 与答案A中的are exposed to相近,句意相同,很好选。第39题的定位最快。读题目后,定位马上能找到在第四段第一句:…is hugely unrealistic.既然是“不现实”,那么与答案的misleading(误导,曲解)是一个意思。第40题:从最后一段可以推断出什么?根据答案来看,A和D项在文章中没有提到,剩下B和C,定位到第五段第一句,与B意思一致。

2.新阅读题型

自从考研英语增设新题型以来,这就成为很多考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攻克考研英语阅读新题型呢?新阅读题型主要有三种:7选5、5选5、6选5。不管遇上哪一类题型,最关键的还是做到:找关键词。一般来说关键词包括:段落中的核心名词和动词;转折、并列、递进、让步类的副词如however,on the contrary等;大写的字母、数字、括号等。以2009年题为例。第41题的关键是找到前面一句话的主语,是生物学家Spencer,那么紧跟的这句话的主语应该还是“他”,继续说他的观点,即He,答案选C。第42题关键在于找到Morgan 观点,他认为all aspects of culture changed together,与答案E中列举的例子以及最后all changed as societies evolved的意思相符合。第43题明显是要说前面几句中出现的anthropology,那么在A、B、G中选,而一看这三个答案,在逻辑上能和前面一句搭配的就只有A了。第44题是要阐明Boas 这个人的观点,和unique history观点相对应的是答案B。第45题要看前面一句的核心词汇:inventions of a few …spread to other cultures。看备选项,与答案G一致。

3.翻译

拆句是做翻译题必须掌握的一个技巧。有过一定复习经验的考生都知道,考研英语句子的一个特点就是:长。而考研英语翻译题项选的都是长句子。

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如果不能理解原句意义,那么翻译的内容就会离题。那么怎么理解一个长句呢?“主干+拆句”!找一个句子的主干,首先要找到这句话的主语和谓语,而最好找的当然是谓语,因为只有动词才能充当谓语。但也请注意,不是所有动词都是句子的谓语,因为有些是动词的非谓语形式。找到谓语之后,找主语,因为一般而言,主语肯定出现在谓语的前面,而且是谓语前面的核心词才是主语,因为主语有可能有其他的修饰成分。找到主干,就知道文章作者要说什么,是什么态度了。找到主干之后,就拆句。把英语句子的不同“句群”分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很多考试就算明白了句子意义,在考试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很多同学会依照原文的词汇顺序进行翻译。这样的结果是写出来又长又拖沓的句子,不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如果把原文的英文句子按语法或意义分成几个“句群”,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润色汉语句子,使意思连贯。

例如2010年翻译题项的第46题:Scientists jumped to the rescue with some distinctly shaky evidence to the effect that insects would eat us up if birds failed to control them.凭考生多年学习英语的经验,此举的拆分也不难,主干是:Scientists jumped to the rescue(科学家们匆忙地去拯救),with some distinctly shaky evidence(有很明显的不稳的证据),to the effect that(以致),insects would eat us up(昆虫会吃掉我们),if birds failed to control them(如果鸟类不能控制它们)。主干和句群划好之后,把意思进行润色:带着明显不充分的证据,科学家匆忙地做出“拯救”行为。他们以为,如果鸟类不能控制这些昆虫,昆虫将吃掉我们。接着我们看一下第49题:In Europe,where forestry is ecologically more advanced,the noncommercial tree species are recognized as members of the native forest community,to be preserved as such, within reason.这一句子本身的句群划分很明显,按照标点符号的间隔就可以做到,但主干一定要找到,把介词、从句剔除掉,此句的主干是:the noncommercial tree species are recognized(那些非商业类树种被认为),这样的话,考试就可以大胆地运用无人称主句的译法:在林业生态更为发达的欧洲,那些没有商业价值的树种也被认为是当地森林区域的“成员”,而且得到合理的保护。

应用文写作分值为10分,要想考一个理想的分数,这一部分就不能马虎。因为只要把格式弄对,内容表达清楚,6~7分应该是完全能拿到的。笔者提醒各位考生的是,100个字数一定要达到。也就是说,4到5句话应该是有的。每句话20个词左右,才能把意思表达完整。对基础稍差的考生而言,背一些“通用句型”是有一定帮助的。比如开场白:Thanks so much for the letter you have sent to me last week for giving me…或者结尾句: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s to xxx an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response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因为类似的句子就可以占据2至3句话。但一定要注意,所谓“通用句型”不是万能钥匙,在不同的情形下要做适当的变动,以免弄巧成拙。这一题项还需注意:千万不要把题目一扫而过,就下笔把重要信息贻误了,得不偿失。

议论文写作分值为20分,近十几年考研英语议论文都是考图片类题项,有漫画、照片、素描等。就是根据一幅图片内容进行描述和发表看法。这个题容易有一个误区:不少考生要么只描述图片,要么只发表议论。而多年来的题目中清清楚楚的有三个要求:第一,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描述图片);第二,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解释绘图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第三,give your comments.(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考生能在文章中做到这三条,即使文字稍差,也能保证有不错分数。而如果只做到其中一项,那么分数就要大打折扣了。基础较弱的考生不妨就写成三段,平时练习就照着三段来训练自己。

读懂题目和图片要求是英语写作的关键。基本上每年的图片内容都跟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2010年的“文化火锅”,2009年的“网络”,2011年的“旅游”“养老”“偶像崇拜”等。出题者的出发点一般是希望考生就某个话题在“认识”之余,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其实题目中要求的第二和第三点有时可以放到一起来讨论。相对应用文而言,在议论文中使用“通用句型”会适得其反,非常容易引起改卷老师的反感。这在平时的英语考试和四、六级考试中经常可见。如何在冲刺期中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建议:第一,读语法书。为什么要读英语语法书?这是为了让考生在一定的复习时间内养成英语的思维。在复习期间每天看一节重要的语法,就会“逼”着自己在本身已有的词汇量基础上,尽量写出较为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来。第二,读简写本的英文名著,如“书虫系列”。到图书馆去借阅,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短期内保持英语信心和形成初步的英语思维。

考研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多月,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不可大意,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远没有到放弃的关头。笔者在最后建议大家要在复习过程中选定一两种期刊,每天浏览,重点文章细读。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认真研究真题就可以发现,以2011年考研英语为例:第一题完形填空文章节选自2009年3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从网络搜索,可以查到原文的题目是“幽默如何让你更友好和更性感”(How Humor Makes You Friendlier, Sexier)。阅读理解的第一篇节选自2007年9月份的《评论杂志》(Commentary Magazine),查原文标题是“卖古典音乐”(Selling Classic Music)。第二篇节选自2009年11月的《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查原文标题为“高管们辞职了,却没有新工作”(Top Managers Are Quitting,Without a New Job)。第三篇节选自2010年11月份的《麦肯锡季刊》(McKinsey Quarterly),查原文标题是“跨越付费媒体:营销学中的新词汇”(Beyond Paid Media: Marketing’s New Vocabulary)。第四篇节选的刊物读者比较熟悉,是美国赫赫有名的《新闻周刊》(Newsweek),查原文标题是“有小孩,不上船”(Not on Board with Baby)。

阅读这些国外杂志的目的是熟悉此类文章的写作特点、用词特色、文章句法风格、主题探讨的方式等。换句话说,如果熟悉了这类文章,就掌握了“渔”之方法,那么“鱼”就容易捉住了。笔者推荐三本杂志: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考生不用费尽心思去买原版杂志,网上搜索即可。此类期刊的网站贴出的内容跟书面内容完全一致。每一期的文章浏览即可,认为“较好”的文章可以下载至书面文字,仔细反复研读。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在此类文章的“思维”方面必然大有进步。

上一篇:寻找“高原反应”的故乡 下一篇:教育学冲刺从试题分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