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时间:2022-07-20 04:33:08

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近几年考生人数的减少再加上一些学校的扩招使我校招收的高中生成绩越来越差。而如何教好这些学生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教好数学也成了首要任务。

一、帮助学生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

高一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知道学习的学生满足于课堂上听,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害怕困难,遇到难题总是希望老师告诉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还有部分学生他们时而兴趣来了就学几节,兴趣一过就不学,没有目标,随遇而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持久性。缺乏学习的信心与毅力。因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以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应常常这样强调:学习要多看、多问、多想、多练、一次不会不等于你学不会,从而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消除过去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讲授新知识时要有浅来引导学生,将难题拆成几个小问题来理解然后在组合在一起讲,让学生体会由浅入深,由深到浅的过程。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倘若学生不会便打击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等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样无疑会使学生雪上加霜。而教师在学生问问题时说“这么容易的题刚刚不是讲过吗怎么能不会?”等,很可能不止刺痛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上进心。还很可能抹杀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导致其心情郁闷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自卑感,使他们自暴自弃,最终放弃数学学习。

高中的学生是即将长大的孩子,独立但情感往往很脆弱,承受不住太多的挫折,因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帮助他们排除“我能学得好吗?”的思想干扰,树立一个信念:“困难是可以战胜的”。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充分创造机会主动接触他们,多给他们温暖和亲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打动和感染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敬而远之的心理。只有和他们融成一片他们才会主动和你交流,才能向你道出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这样,你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必须抓住学生的每一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概念的叙述、一个简单习题的正确求解,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因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绝对不能有伤害学生自信心,打击学生上进心的言行。而课堂提问时,要把握深度,分层次提问,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为他们设计好台阶,指出他们正确的部分,同他们一起找出答案。要尽一切可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那些时学时不学的学生要多加注视,多加提醒,多加督促,教师要同他们一道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习惯。

二、多方面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如何,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好坏。而做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反复引导学生

1.教会学生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发现重点,难点,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会把问题有针对性地放在课堂上解决。要想学好数学,平时的练习必不可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进行题海战术,做练习也要讲究科学性。上课前一天把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超前练习”做题(课本上的基础题)(允许不会做的习题不做),这样上课时学生有备而来,大大提高了听课的质量,而题做两遍,可以加深知识点的记忆。

2.引导学生专心听课:专心听课就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努力使自己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上课过程多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课后巩固复习,用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举一反三,加强记忆与理解,同时教师在下一节课开始要让学生复习上一节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

4.教师应要求每个同学都应该有错题集,错题集要经常看和练而做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弱势群体,课堂讲解时应尽量降低难度和起点;在习题处理上采用分层处理法,要求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做基础题,对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分析、及时讲解、及时重复练习,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关注每个学生,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关照。帮助他们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原因。数学教学有时需要举一反三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熟练化,但更多时候需要学生来练习巩固。同时讲授新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必要时应该“放慢,放慢,再放慢”,让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还应鼓励学生自编例题、自拟习题、自己总结,自编题考试等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在对每章的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归纳时,要让学生先来,教师引导,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哪些是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和重点,从中选出知识要点的例题,教师加以点评补充。生活中教师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要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秀生”、不歧视“学困生”,要记住“学困生”更怕别人看不起;要让大多数同学都尝到进步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们还有希望!总之,教师要有意识的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接受和信任学生,从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面向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让学生重拾丢失的学习信心。

学生需要鼓励和帮助。教师应尽量从各个方面为他们提供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只要我们多关心学生,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相信一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创新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