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教育走进班级

时间:2022-08-28 08:36:30

让感恩教育走进班级

摘要:“80后”,一个时代的产物,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80后的宝宝”,更是集千千万万宠爱于一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曾字辈的太公、太婆,他们都以这么一个“心肝宝贝”为生活重心:奶粉要喝品牌的、纸尿片要挑贵的,蔬菜泥、水果泥、鸡肉泥、要高档的……如今,这些宝宝开始步入幼儿园,会发生些什么呢?

关键词:感恩;80后;幼儿教育

“80后”,一个时代的产物,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80后的宝宝”,更是集千千万万宠爱于一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曾字辈的太公、太婆,他们都以这么一个“心肝宝贝”为生活重心:奶粉要喝品牌的、纸尿片要挑贵的,蔬菜泥、水果泥、鸡肉泥、要高档的……如今,这些宝宝开始步入幼儿园,且看几组情景:

情景一:自带玩具区内,悦悦和小豪两个小朋友在争抢一辆小汽车,两个人谁也不让谁并开始推搡,在老师的干涉下,一旁的成成突然说:“我的小汽车给你们玩。”悦悦接过汽车转身就去玩了,留下小成成在等待着悦悦的“感谢声”。

情景二:出了幼儿园门口,妈妈给孩子买了好吃的冰淇淋,妈妈试着吃了一口,孩子向着妈妈大吼一声:“谁叫你吃我的东西的啊?吐出来,吐出来!”

情景三:下午离园时爷爷赶着要回去烧饭不同意孩子在幼儿园玩滑梯的要求,孩子立刻做出一副凶狠的样子,并对爷爷拳打脚踢。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真切地表达了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他人的感恩之情,但是上述三组情景中这种美德却都荡然无存。情景一中,从表面上看是悦悦不懂礼貌,进一步思考却是悦悦得到了好处却没有感激给予他好处的人,折射出来的是孩子缺乏一颗感恩之心。情景二中的妈妈吃了一口自己买的冰激凌还让孩子弄的如此难堪;情景三中的爷爷为孩子尽心的付出,最终的回报却是“拳打脚踢”。以上种种让身为人师的我心痛不已:感恩这一基本的情感为何在80后的宝宝身上渐渐缺失了呢?仔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家庭生活环境:在“80后”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宝宝,更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2.幼儿园教育环境: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家长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重智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德”的培养,我们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这是误解,也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残缺。感恩意识的缺失必然导致个体品质的自私自利、导致人情的冷漠、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二期课改”中将“学会做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教材“学习”、“生活”、“游戏”、“运动”中,都贯穿了“学做人”的要求。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

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我们要教育这些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学会懂得感恩,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教育起,也就是说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孩子感恩教育的内容。要引导孩子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图报”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要让幼儿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

我把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理解为三部分:孩子对爱的分享;礼仪教育;责任心的培养。并对我班级孩子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感恩意识教育。

一、选择和运用适宜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教材

在“我爱我家”的主题中我引导孩子去关注家里的每一个人,鼓励他们学说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掌握一些公共场所的礼仪,学做心中有他人的文明人。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我班在教师节和重阳节的时候组织孩子进行感恩活动。9月10日每个小朋友来到幼儿园见到每个老师都会说“祝老师节日快乐!”。10月7日重阳节那天我给孩子布置的爱心作业是给爷爷奶奶做一件小事情。第二天孩子们来告诉我有的回去给爷爷奶奶捶背,有的给爷爷奶奶拿鞋子,有的给爷爷奶奶添饭……我还鼓励孩子给班上过生日的孩子赠送亲手制作的生日贺卡。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二、师幼互动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在一日生活中时刻关心孩子,对于孩子表现出的关爱行为,毫不吝惜地说声“谢谢”。从开学开始,我就将“谢谢”常挂在嘴边,让孩子感受了什么时候使用,并且会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慢慢的我更加强调礼仪,提醒孩子坐有坐姿,站有站姿,告诉孩子那些挖鼻子等个人隐私行为,不应该在公共场所出现。当和同伴的交往中产生争执时,我首先问:“你有没有说过好听的话?”由此强化孩子的礼貌交往过程。

午餐时,是练习说“谢谢”的好时机。给孩子们盛汤,是我必做的。大多孩子们对这种成人劳动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感恩。但是贝贝却总是会在我给她盛好汤后说句“谢谢”。“不用谢”。我不适时宜地表扬到:“最喜欢给贝贝盛汤啦,她总会说好听的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更多的孩子愿意成为我喜欢的孩子。于是,轻轻地一声“谢谢”从孩子们的口中娓娓道来,确实不失为我班的一道风景线。当好的习惯形成后,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处。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自觉地使用礼貌用语,当“谢谢,不用谢,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请”等好听的话成了孩子们的好伙伴时,我心里真的有一份由衷的快乐。

幼儿天模仿,当我们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三、家园互动

我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会专题讲座、网上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鼓励家长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根据年龄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防范宣传以及访问、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等。从而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同时,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

通过这些措施我希望让“80后”的宝宝们知道接受一份善意之后,也要学会奉献一份善意。因为善意是一团火,可以从中感爱热量,别忘记自己暖和过来之后,再添一把柴,以维持它永远暖暖的温度。希望他们带着感恩的心伴随他们成长,就像歌曲中所唱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下一篇:谈高中体育 课余训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