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绘艺术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时间:2022-07-20 02:41:27

日本浮世绘艺术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摘要:日本绘画艺术对于新艺术运动起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日本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的之一,浮世绘在欧洲的传播对于新艺术运动的发展意义重大。浮世绘中对于线的运用形式和对于自然的表现力是新艺术运动的养料。浮世绘艺术不仅是新艺术运动发展给养,还是新艺术运动的敲门砖。本论文便从建筑表现和平面设计来试论日本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关键词:曲线;浮世绘;招贴;米拉公寓;新艺术运动

1日本绘画在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传播

1.1日本浮世绘的起源及特点

众所周知,日本美术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中国美术,作为日本绘画中的一员,浮世绘也不例外。日本与中国最早的美术交流可以追溯到630年。日本自公元7世纪始派遣唐使,在盛唐佛教美术的影响下,8世纪中叶日本迎来了佛像雕刻的黄金时代;奈良时代的屏风绘是在盛唐金碧山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公元9世纪,平安时代前期就被称为“唐风文化”,平安时代后期为区别于唐风美术的形式,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物语绘卷”,是“大和绘”的早期样式。正如日本近代美术史论大家西崖指出的那样:“日本文化,在古代时期以前,实由中国输入,即美术史之年历,亦仅中国三分之一,故其作品,渲染中国色彩最浓。”

要了解浮世绘就必须知道其在日本美术中的含义。浮世绘字面意思为“虚浮的世界绘画”。“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就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绘”与“画”都是从汉语中移植过来表示绘画的概念,但在日本人看来,“绘”从字形结构上可以分解出“锦丝交会”的含义,因此“绘”字具有色彩的属性;“画”的字形结构则源于古时的田原划界,因此具有“界定边缘”的含义。这样,日本美术中就以色彩表现为主的绘画形式缀以“绘”字,如唐绘、大和绘、浮世绘等;反之,以水墨表现为主的无色绘画则缀以“画”字,如汉画、水墨画等。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浮世绘的发展被分为了四个时期:初期(明历大火至宝历年间)、中期(明和2年至文化3年)、后期(文化4年至安政5年)、末期(安政6年至明治45年)。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

日本的浮世绘体现着崇尚自然的特点,日本人由于地理与气候的原因,自古就形成了崇尚自然的世界观,并由此孕育了崇尚自然的地形与色彩的美术样式。有学者指出:“日本文化形态是由植物的美学支撑的”,“对于日本人来说,自然就是神,生活如果没有神就没有自然,也就不能成为生活,也可以说就没有日本的历史”。史前的日本是一个多神教的民族,和自然没有对立意识也没有隔阂的疏离感,他们反而把自然作为感情的倾诉对象。他们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所以日本艺术中多体现了有自然演化而来的造型观:流动的曲线运用,模仿植物的枝蔓涨势。而这种模仿自然与流动的曲线正为新艺术运动提供了先例。萨姆尔・宾编辑出版的《艺术的日本》的初衷是想扩大欧洲的日本美术爱好者范围,扩大对日本浮世绘的产品需求然后增加其画廊的日本艺术品的销量,达到他的商业目的。但通过深入对日本艺术品的研究,他发现日本绘画与自然的联系,并且认为这种取材于自然的艺术作品正是当下工业革命时代所需要的,由此,新艺术运动运动便有了启蒙思想。

1.2

日本浮世绘在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传播

其实早在19世纪以前,日本的浮世绘便传到了欧洲,只不过并不是以商品的买卖作为传播途径的,而是作为陶瓷制品的“保护者”传到海外的。陶瓷作为海外销售的中坚力量之一被广泛销往海外,对于陶瓷的保护确实是重中之重,当时人们用纸张来包裹着陶瓷,而这种包裹陶瓷的纸张便是日本的浮世绘了。因为当时浮世绘是作为印刷品大量生产的,十分廉价。批量印制的绘画在本土无法消耗的时候,人们便把他作为废纸用来包裹陶瓷,从而浮世绘在被人们认识之前就已经广泛地在欧洲传播了。

19世纪,欧洲因为经济强大和技术的领先而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地区,欧洲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非洲、东南亚、印度和太平洋国家,从这些国家掠夺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从这些国家引进文化,艺术家们很自然地从别的艺术形式中吸收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作为极具东方艺术的浮世绘艺术便成了艺术家们取材的艺术形式。

1862年伦敦国际展览会上有日本的商品在公开展售,有纺织品、扇子、高级瓷器和著名版画家的作品,这些是欧洲市场上的新鲜东西,这些带有异域文化特点的商品成为艺术家所喜爱的收藏品。从那以后,日本绘画几乎是一夜成名,日本绘画也因此为契机在欧洲传播开来,日本绘画中日式的构图和结构原则影响了英国乃至欧洲的美术。

随后,1895年12月,在巴黎的普罗旺斯街有一家别具特色的画廊,这家画廊的主人是德国籍的萨姆尔・宾,他是公认的日本艺术鉴赏家、商人和作家。这家画廊经营日本的艺术作品,墙上挂着来自于日本的画作,并且展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所设计的彩色玻璃、艺术玻璃、招贴画和珠宝首饰等,画廊的风格体现着东方的艺术情调。巴黎的《费加罗报》把这个画廊描绘为“杂货铺”,因为这些东西五花八门、还没有统一的风格,也由于这些艺术品表现了某种类似颓废的装饰品味,因此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受到堕落的英国人、吸吗啡的瘾君子、犹太人和比利时罪犯的影响。但是,《费加罗报》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个画廊打开了新艺术作品的一扇窗,这间“杂货铺”逐渐被人们所承认并在历史上获得肯定。

在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法国设计师的精美作品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在欧美各国引起广泛响应,并使“新艺术之家”的名称不胫而走,故以“新艺术”命名其运动。日本浮世绘为新艺术运动设计提供了养料,新艺术运动形成的风格征工艺美术运动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更抽象,植物的母题已经失去了写实和理智的平衡对称,在日本的浮世绘基础上走向性感和夸张抽象的方向发展。

2

日本浮世绘在新艺术运动中对建筑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9世纪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在此后十年,新风格因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产品中迅速地普及,导致新艺术运动在大约1907年以后就开始被忽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欧洲艺术史上动荡的年代,工业革命所生产的产品应该怎样用艺术来包装?这是艺术家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艺术家们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提倡取材自然,模仿花卉、藤蔓,运曲线设计。当时的设计师开始尝试效仿东方艺术,其中日本绘画的用线技法便被模仿和引用。新艺术运动在当时的欧洲各国称为也有所不同,在德国称为“青年风格派”,在奥地利维也纳被称为“分离派”,在英国被称为“现代风格”,而在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则是充满了梦幻色彩。

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闻名全球的米拉公寓,人们也称之为“石头房子”,是新艺术运动最具代表的人物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以一组组石质隔墙和柱子为结构,由大的阳台和窗户、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事实上,这种突出物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公寓曲线似海波的楼顶、独特的阳台和窗户设计,再加上巨大神秘造型的通风口,在当时引起相当大的骚动,当时人们认为此建筑若非出自恶魔之手就是疯子所为。米拉公寓的奇特造型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是很典型的自然主义手法作品。米拉公寓作为高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从建筑表面到建筑内部家具,隔断和结构,都体现出了高迪对曲线的强烈热爱和极致应用,这种应用也表现出高迪曲线意识的完善和成熟。他的曲线意识除了来源于他对自然的观察以及他生于白铁匠家庭的背景外,还来源于对于日本浮世绘中的用线技法模仿。

3浮世绘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新艺术运动时期,法国的海报也非常出色,被设计界公认为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招贴设计迅猛发展,名家辈出,其中土鲁斯・劳特雷克招贴的平块亮色、皮埃尔・波那尔招贴的粗犷字母和粗浓线条节奏,至今给人深刻的印象。阿尔丰斯・穆夏设计的招贴具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特点:曲线、自然形式、高度装饰化、平面效果。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对外形和轮廓线优雅的刻画,经过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显得甜美优雅,身材玲珑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时还有一头飘逸的秀发,具有很明显的日本浮世绘的影子,从1896年穆夏的一件饰板联作《四季》中所体现的绘画技巧便可窥视一二。

4总结

日本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无处不在,新艺术运动的涉及建筑、产品、家居、首饰、平面设计、书籍装帧、雕塑和绘画艺术等多个领域。在建筑中,米拉公寓完美地体现了新艺术运动所主张的师从自然,建筑整体轮廓所体现的曲线则是浮世绘中注重线条表现的强调所契合外;在招贴设计中,浮世绘中对于世俗环境的描绘及其在色彩方面的表现形式为新艺术运动所用,为设计师对于当时工业生产的产品装饰提供了技术性的指导。通过对米拉公寓的设计风格的探索以及日本绘画艺术在新艺术运动中招贴设计的出现,可以得出日本绘画对新艺术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它像是一个敲门砖,敲开了新艺术运动的大门;又像是砸向牛顿的那个苹果,为新艺术运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灵感。

上一篇:文化事物在动画道具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及教学实... 下一篇:合体型连衣裙的胸腰部板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