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感培养的策略探讨

时间:2022-07-19 11:52:01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感培养的策略探讨

情感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此要解决英语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情感问题。情感因素涉及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涉及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基于此,本文结合现实课堂英语教学的实际及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来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感培养的策略。

英语教学; 情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11-01

1导论

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影响语言教学和学习的一系列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抑制、动机、态度、移情等。各种情感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学习者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因此,既关注学生的认知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情感策略是指教学者和学习者用来规范和管理情绪、情感等的方法。本文的情感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学生情感策略。

英语课堂是师生的活动场所,也是师生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师生间及生生间存在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今天的英语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间及生生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人际关系时刻都受到彼此的情感影响。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的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

然而,许多英语教师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关的情感因素,过于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略情感的影响。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学会通过情感策略如降低焦虑感,增强自信心等来调节自己的情感,从而协调英语学习过程,并为英语学习提供间接的支持。

总之,情感策略渗透到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每一个方面。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策略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选择情感态度为突破口,以探索我国新时期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处理策略,从而提请英语教师重视情感策略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2 情感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的时候,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不能得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著名的外语教学专家Stern认为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阿诺德(J.Arnold,1999)认为,解决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具有两种重要意义: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和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可以说,无情感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能,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被调动起来。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等情感因素,要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善于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在英语学习中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注意并调整英语学习中的情绪等。

2.1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导师的作用: 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按照语言学家Jane Arnold的观点,教师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讲师、教师和导师。“讲师”指那些熟悉学科专业知识而不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师。“教师”是指那些既懂学科专业知识而又熟悉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师,但他们不懂学生的学习心理,因而不能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指导、自我评价的能力。“导师”是指那些既熟悉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又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师。

从表面上看,这三种类型的教师的区别好象只是掌握的技能多少而已,但实际上潜在的教学指导思想也不一样。“讲师”认为,学生只要通过大量的接触专业知识就能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教学方法并不重要。“教师”虽然能够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好””和“差”也十分敏感,但关键是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教学时好时差。因此,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抵制、厌倦等消极情绪时,“教师”束手无策。很显然,他们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导师”类型的教师除了具备“讲师”和“教师”的素质以外,最关键的是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因此,他们能善于营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教师就应该是“导师”类型的教师。如何作一位“导师”型的教师,我们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反省自己在课堂上听学生发言的态度和方式;2)教师要反省自己在课堂上讲课的态度和方式;3)教师要反省自己在课堂上评判学生课堂表现的态度和方式;4)教师要关注课堂上学习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

总之,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导师的作用,关键是要逐渐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从而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情感指导教学。

2.2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 教师及情感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自主学习的核心就是学习者自己把握自己的学习。但自主并不是个人主义,自主也不意味完全的独立。我们知道,在课堂英语学习中自主要以学生相互依赖为前提,自主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的存在和体现必须有社会关系的支持,即课堂中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支持。

心理学专家认为,自主的核心是一种心理机制。把情感放在第一位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特征。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务实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支持和协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同时,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安全、舒适、愉快。还有,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2.3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班级活力的形成: 班级活力对课堂英语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而班级活力与情感关系密切。一个班级是否有活力,取决于班级成员间的情感关系。因此,培养班级活力能为学习活动创造条件,而建立牢固的班级情感基础则是学习成功的长远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以班级成员之间相互认可为前提的良好的班级关系,即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协助学生建立学生自己认可的班级准则,并与学生一起,严格遵守班级行为准则;教师要协助并指导学生确立学生自己认可的学习目标,并在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协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心理学家罗扎罗夫强调,教师及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有多层次的影响。学习环境是否理想,教师要负主要责任。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时,教师必须重新反省自己的教学而不能责怪学生。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包括情感态度)直接影响进班级活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态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班级活力。

3结语

对语言学习中情感问题的关注其实由来已久,只不过人们对它的态度时冷时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和解决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关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否认学习中认知活动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其实,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的目的主要是想探讨情感对认知的重要影响。事实上,英语学习主要还是通过认知过程实现的。当然,情感的意义并不只局限于语言教学中,它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策略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就更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Arnold J (e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上一篇:谈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策略 下一篇: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