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孩子心上那把“锁”

时间:2022-07-19 11:31:45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开始有意回避父母,有了心事也不轻易吐露,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他们在矛盾中苦苦挣扎,却摆脱不了孤独感,于是用一把冷漠的锁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世界里……

孩子拒绝父母,其实是在呼唤父母,呼唤他们来拯救他。

父母为何成“闲人”

程磊今年17岁,是上海一所中学的高二男生。他学习成绩不错,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一个学期以来,父母发现他性情大变:不再和父母说知心话了,总是刻意回避与父母交谈,甚至对父母的问询爱答不理,整天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前几天,程磊不知从哪儿买来一个“闲人免进”的牌子,钉在自己房间的门上。

“您不知道,我家刚刚装修过,门都是新的。他用四个粗粗的螺丝钉固定那个该死的牌子,油漆掉得斑斑驳驳,门框一处还被弄裂了!”程磊的妈妈闫女士气愤地说,“这还不算,您说,我家就三口人,爸爸妈妈怎么就成了家里的闲人了呢?”

闫女士想与儿子好好谈谈,解开儿子的心结,可是程磊断然拒绝,任由妈妈唠叨,只是一言不发,他还给自己的抽屉上了一把大大的铁锁。闫女士束手无策。

昨天,闫女士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听班主任说,程磊最近在班里少言寡语,好像有点不合群,学习成绩也有波动。班主任还告诉闫女士,班里有五六个学生和程磊的情况差不多,好像是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建议家长带孩子咨询一下心理医生,马上要开始高三总复习了,孩子可别出什么乱子。

“会不会是学习压力太大的缘故?”闫女士问我,“近来媒体总是报道中学生自杀、自残、伤人的事件,我心里直打鼓,莫非我儿子也有了心理疾病?”

我接下了这个咨询案子。

第二天,程磊极不情愿地来到咨询室。通过我半个小时的努力,他终于肯跟我交谈了。他告诉我,进入高二下半学期,学校在赶课程,提前学高三的内容,所以同学们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他有些偏科,物理、化学越来越听不懂,心里很压抑。“老师和同学看我的眼神都变了,透着看不起的意思。”程磊说,“所以我尽量不和他们的目光接触,平时也很少跟他们说话。”程磊这样疏远老师和同学,本意是避免受刺激,“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静静疗伤”,没想到越来越落单,变成了一只“孤燕”。

“爸爸妈妈也瞧不起你吗?”我问。

“他们倒没有瞧不起我,不过,妈妈太唠叨了,整天管我的学习,自己不懂还问个没完。更要命的是,她老是趁我不在的时候翻我的抽屉,几乎每天都要查看我的QQ空间。她以为我不知道,可她的网络技术太烂了,逃不过我的法眼。”

“妈妈是关心你,怕你关键时刻有什么闪失,尽管做法欠妥。”

“我讨厌这样的关心!”程磊有点激动,“我有隐私权,我已经长大了,她不能以关心之名干涉我的生活!她没这个权利,是监护人也不行!我也没有事事向她汇报的义务。”他好像在展示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看得出,他缺乏安全感,并因此显得好斗。

“那个‘闲人免进’的牌子,你是在哪儿买的?我的咨询室也想挂一个。”为缓和气氛,我笑着问。

“酒店用品商店。本来我想买个‘请勿打扰’的牌子,可我觉得警示力度不够,问店员有没有‘军事重地,请勿靠近’的牌子,人家说没有,只好买这个。”

“那为什么那么牢固地钉在门上?”

“因为那个牌子翻过来是‘请即打扫’,我怕刺激妈妈,好像她是清洁工似的,所以就钉死了。”

“你的同学中,像你这样孤僻的孩子多吗?”我问。

“不少!”程磊肯定地说,“我的同桌马清宇,暑假中曾经整整一个月不出家门,就在家里上网,和陌生人聊天。我们班这样的宅人还有好几个,男生女生都有。网上说现在宅男宅女是普遍现象,不是什么心理疾病吧?”

我笑而不答。

谁给青春上了锁

我和程磊会面的第二天一早,闫女士就急不可待地来到咨询室,见面就问:“昨天谈得怎么样?程磊回家就夸您呢!”

“夸我什么?”我问。

“夸您理解他。您不愧是心理专家,一定有不少与青少年交谈的技巧吧?”

我笑了笑,举重若轻地说:“没什么,我只是耐心听孩子说而已。”

“那他都说了什么?您给诊断诊断,他得的是哪种心理疾病?孤僻症还是抑郁症?”

“孩子没得什么心理疾病。”我说,“他拒绝和您交流,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心理闭锁现象’。”

“闭锁?”闫女士低头琢磨了一下,“嗯,是怪形象的,他真像是给自己的心上了一把锁。”说着,猛地抬头,“可是,这正常吗?”

“所谓心理闭锁现象,主要特征是封闭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程磊的表现不算特别强烈,所以不用担心。”我说。

闫女士苦笑了一下,说:“您能不能说得通俗一点?”

我告诉她,心理闭锁现象一般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第一,原本喜欢说笑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喜欢沉思默想;第二,原本喜欢结伴活动的孩子变得渴望离群独处;第三,渴望有不被打扰的独立小天地,包括独立的房间、属于自己的橱柜、抽屉,并希望上锁封闭。第四,在不被要求的情况下,自觉地写日记;第五,认为自己的信件、日记、电话,不论内容如何,都有权保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第六,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服从、亲密感淡漠了,对师长的言行常感厌烦,对管教十分抵触;第七,碰到尴尬的事,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假思索地向别人张扬,转而独立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法;第八,常有莫名的孤寂感和烦躁感,情绪波动大;第九,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内心活动丰富,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第十,渴望交友,尤其是可以倾心交谈的挚友,但总不能如愿。

“哎呀!这10条,程磊一条不落啊!”闫女士大惊小怪地嚷道。

“这说明他很正常。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有这些表现,只不过表现方式和强烈程度不同罢了。”我说,“中国人口宣教中心的调查显示,55.5%的高中生表示与人交往时有心理障碍,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有孤单感和自卑感,63.4%的家长表示,孩子小的时候整天贪玩不着家,孩子进了青春期就变得一天到晚不出门,不合群。”

上一篇:“野猪教育”逼疯脆弱少年 下一篇:怎样教孩子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