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游戏&玩具制作之0~3个月

时间:2022-07-19 09:19:23

互动游戏&玩具制作之0~3个月

0~3个月的宝宝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是主动挑战与互动交流对其有很大的诱惑力,此时的亲子互动游戏的魅力就在于此。下面我们将分主题介绍5种有效的亲子互动游戏。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这五个主题的游戏是按照主要功能划分的,所以每个主题的游戏也许还会有其他多种功能;

第二,不同主题的游戏没有先后区分,同一主题的游戏按照宝宝的发展顺序呈现。

视觉追踪游戏

在0~3个月,我们主要训练的是宝宝的眼睛焦距调解与视觉追踪能力。由于前者与生理成熟相关性高,所以训练以后者为主。互动游戏推荐:

I 滚动奶粉桶

宝宝刚刚具备视觉追踪能力的时候,明显细节不足,常常眼睛比物体或人物跑得快或慢,为此,我们可以与宝宝玩滚奶粉桶的游戏。妈妈把奶粉桶放在宝宝可以看到的位置,慢慢地在其面前滚来滚去,以此训练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并随着宝宝的发展增加滚动的速度。

另外,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在桶里面加几粒黄豆,滚动的时候会有清脆的撞击声。

2 摇动易拉罐

在上一个游戏宝宝相当熟悉以后,我们可以缩小宝宝视觉追踪的目标,并改变玩法,以此吸引宝宝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增加视觉追踪的难度。我们可以用易拉罐装几粒黄豆,密封好在宝宝面前摇动,依然是用声音吸引其视觉追踪。

3 摆动钥匙坠

在宝宝对上一个游戏熟悉得失去兴趣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缩小视觉追踪的目标并加大目标运动的速度和角度。把钥匙坠挂在蚊帐上,通过自然摇摆让宝宝练习视觉追踪。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游戏的安全性,我们要选择海绵质地的仿真钥匙坠(当然钥匙坠也可以用仿真小篮球等来代替),而不是尖锐或硬的钥匙坠,防止后者掉下来会伤到宝宝。

定向探究游戏

定向探究是在新生儿期“无条件定向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宝宝在条件与刺激之间积极主动寻求刺激的行为,定向探究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学习研究之中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对宝宝以后的学习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对其进行激发、呵护。

小宝宝也想通过征服外界认识自己、树立自信,但是动手能力又很低,创造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所以就从“破坏”开始。作为妈妈,我们就好好地发现宝宝的“破坏”吧,并为“破坏”创造条件,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爱!

1 踢被被

每个新生儿都乐此不疲的一个游戏就是“踢被被”。最初踢被子大概是宝宝无意识的运动,至于什么时候可以踢下来也不在其控制之中。但是随着宝宝的发展,踢被子完全会成为一种故意而为,他们能几下子就把被子踢下来,妈妈盖后宝宝又踢,百折不挠!到了这种境界,我们完全可以与宝宝玩“踢被被”的游戏:在宝宝的小腿上不断地盖毛巾、纱布、手绢、被、毯子、尿布、床单甚至小蚊帐等不同质地的东西,让他们踢一踢。这种主动发现主动踢下来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定向探究,而且通过妈妈更换不同的材质,让宝宝在重复中还能获得全新体验――增加宝宝触觉的敏感――进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也能促进宝宝智力发展。

2 踢积木

这里的积木指的是布积木,内置海绵与铃铛,这样孩子踢起来比较舒服。铃铛会激发宝宝的游戏兴趣,宝宝踢得越快,妈妈捡得越快乐!比之上一个游戏,布积木的接触点在小腿上的覆盖面更小,符合宝宝神经发展逐步髓鞘化的特点,且对于宝宝的触觉灵敏有更高的要求,是在上一个游戏基础上的“升级”。

随着宝宝的发展,这种定向探究的玩具还可以进一步更新,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大约到宝宝3个月末时,我们还可以尝试对手的定向探究的玩具开发,如可摇摆可抱的大毛线球等。

3 顶积木

该游戏使用的积木还是上面提到的内置海绵与铃铛的布积木。游戏时让宝宝平躺,把积木放在宝宝的肚肚上,让宝宝在喘气时积木能摇晃,这样宝宝就会有将其晃下来的冲动,于是使劲喘气,小肚肚鼓得高高的,积木摇摇欲坠。几次游戏之后,宝宝也许会用小脚儿踩着床晃屁股,积木就会更加快速地滚落下来。嗯,此时的宝宝一定会胜利地笑起来!

这个游戏除了训练宝宝的定向探究,还训练了他的肺活量和大动作的发展。

乐感游戏

比之胎教,0~3个月宝宝的音乐教育除了熏陶更应该有互动,并且宝宝也乐衷于此。此时宝宝音乐游戏的主旨在于节奏感的感知与培养。

1 亲子对唱

宝宝两个多月的时候,小嘴儿已经表现出表达的欲望,如果经常给宝宝唱歌,此时宝宝会自发地进入到“亲子对唱”的游戏中。也就是说,妈妈(或爸爸等)把宝宝抱在怀里,对着他的小脸唱歌,宝宝也会随着妈妈的嘴形变化而模仿,并且处于十分享受的兴奋状态――目不转睛、摇头晃脑、小舌头一吐一吐、小嘴儿有节奏地张张合合……一副“歌唱家”的姿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游戏的“对唱”不是音响等各种替代物,而是父母经常性的亲自唱。还应该注意的是要多次重复,每次的重复都跟第一次一样饱满、一样投入,歌曲不必多,一首也未尝不可(我一直用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在重复中建立起宝宝的歌唱欲望。

2 击筷子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加深上一个游戏的难度,变重复的唱为唱与敲击节奏,让宝宝在倾听敲击的过程中感知节奏。比如:妈妈先边唱边敲击表演一首歌曲或儿歌(这个游戏我用得最多的是儿歌《小白兔》),然后只用敲击表演,不唱,突出旋律,帮助宝宝建立节奏感。

当然这种敲击可以是很多东西,比如小鼓、腕铃等等。我最喜欢的是筷子,因为专门的器乐玩具声音过大,不利于保护宝宝的耳朵,筷子的声音比较清脆。很多人在讲到婴儿的音乐教育时都强调音响、乐器的高质量,对此我并不完全认同,每个家庭的培养目的不同,如果我们没有培养音乐家的目的,可以把乐感教育做得轻松自然一些。

3 敲“小鼓”

此处的“小鼓”不是传统概念中的“鼓”,而是一种比喻。这个游戏很简单,妈妈伸出两个手的食指当鼓槌,轮流在宝宝的小胸膛上敲,同时嘴里唱出歌曲的节奏(我常用的是《小二郎》里面的经典节奏片段),把对宝宝身体的敲击与唱出的节奏结合起来。随着游戏的不断重复,还可以逐渐扩展“小鼓”的范围,从胸膛向小肚、胳肢窝扩散,只要宝宝高兴就可以。

这个游戏的直接感知有了宝宝的参与,这种参与虽然只是简单的被动触觉感知,却增加了除听觉之外的感受,相对复杂一些。并且,此游戏也能促进宝宝触觉感知的发展。

4 被动律动

在这个游戏中,妈妈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宝宝的手臂或腿(在这个游戏中我常用的是歌曲《滴答滴》),这个游戏与上述几个游戏相比,增加了宝宝在动觉上的体会,对宝宝的乐感培养更上一个台阶,也有利于日后宝宝对舞蹈的学习。

触觉游戏

触觉灵敏对宝宝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是0~3个月的宝宝还没有主动接触外物的意识,所以妈妈要多给宝宝创造机会,除了上面的“踢被被”之外,再给大家介绍两个游戏。

1 摸摸踩踩

游戏时,妈妈抱着宝宝在家里四处转,让他的小脚踩脸盆、镜子、门、墙、桌子、纸、沙发、纸巾、棉被等不同质地的东西(外出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展领域,如石头、木椅、花草甚至粗糙的树皮),每个动作结束后都让宝宝的小手再来一遍,宝宝会对此充满乐趣。接触不同质地的东西,丰富宝宝的触感,能激发宝宝的智慧。

当然,这个游戏更适合洗澡前去做,因为游戏结束马上洗一下会比较卫生!

2 踢水水

随着宝宝长大,洗澡时的娱乐气息也会更加浓郁,此时妈妈不要限制宝宝在洗澡时的踢踢踏踏,让宝宝尽量多踢一踢水。每当自己的小脚把水踢起来,宝宝都会有一种成功的兴奋。

水,是每个宝宝都眷恋的玩具,它的易变让动手能力还不足的宝宝能很轻易地体会“成就感”,它的温柔还能滋润宝宝的肌肤和心灵,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几千年前老子的至理名言,如今在宝宝的身上依然彰显。

感统游戏

由于剖腹产的增多与现代都市生活的空间狭小,感统失调成为越来越多的宝宝面临的问题,所以从小为宝宝做一些促进感统协调发展的游戏显得尤为重要。

1 臂摇篮

顾名思义,这是很多妈妈爱不释手的一种育儿方式。为什么还要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种游戏来讲解呢?因为有一些细节常被妈妈们忽视。

把宝宝抱在臂弯哄宝宝是一种最自然的母爱流露,现在却被一些妈妈排斥,究其原因是怕把宝宝惯坏。其实。惯坏宝宝的不是这种温馨的方式,而是爱不释手的情怀。我们可以以此哄宝宝睡觉或哄宝宝玩,但不要以此没完没了地抱着宝宝。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摇的力度一定要柔和,千万不能过于剧烈,因为婴儿期宝宝的大脑还处于胶状(类似于果冻),很容易受到伤害,那种剧烈的摇动或盲目的举高高都是存在风险的。

2 浴巾秋千

对于3个月左右的宝宝,我们可以玩这个游戏。把宝宝的四肢和躯干包在浴巾里,爸爸妈妈以浴巾为秋千把宝宝荡一荡,宝宝肯定会很高兴。与上一个游戏一样,我们还要注意保护大脑,最好荡秋千的时候以大脑为轴慢速摆动,防止对宝宝造成意外伤害。

上一篇:寒冷季节的节日 下一篇:互动游戏&玩具制作之7~9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