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19 02:22:40

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化学作为实验性自然学科,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在其教学中,必须关注实验教学的作用,并展开科学性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实践性教学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接触化学的基础阶段,其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思想起到关键性影响。而化学本身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要求在教学中关注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为基础性手段,提升学生的化学操作与实践能力,然而如何将实验教学有效运用到教学之中,是化学教学的关键,下面我就结合现阶段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一、关注实验教学,提升化学教学实践

“讲”实验、“想”实验、“画”实验是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突出性问题,而化学的实验特征埋没,使得学生成为化学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附庸者,这不仅不符合化学教学的实践性特征,而且违背了素质教育条件下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而就其问题形成来看,很大成分由于教学中轻视化学实验教学,很多教师基于应试教育、书面知识等教学认识,将实验教学附属于书本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认识化学教学的实验性目的,推进实验教学的展开。

首先,转变观念,树立实验教学意识。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增置实验教具与实验室等方式,拓展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做好基础性准备;加强实验管理,将实验教学纳入化学教学之中,转变化学教师教学质量观、人才培养观,全面认识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其次,进行实验教学功能开发。化学实验作为学生了解化学、认识化学、观察化学的一种基本手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性知识,而且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实验来提升学生思维,而由于化学实验中将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统一于教学之中,这就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化学实验为手段,进行化学问题的讲述,并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促使化学实验作用性发挥。

最后,以化学实验作为教学成分,进行化学理论、问题设置,促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全面认识化学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动力,促进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科学推进实验教学,发挥化学实验价值

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关键成分,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提升学生能力双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把握住化学实验的原理与特征,展开实验教学作用的发挥,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1.演示实验,指引学习

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讲解完课程后进行实验要求总结,并针对必做实验进行实际演练;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借助实物、模具以及多媒体等手段展开实验演示,以有效实现化学的实验教学。在必做实验过程中,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实验,对仪器、试剂、模具等多项要求不确定,或是认识不清,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操作性示范与指导,并将就实验准确,实验速度适中,细节注意点讲述以及对实验要领和结果进行细致讲述,以避免出现不规范操作而带来的失败实验。例如,在进行“量筒的使用”演示时,教师必须向学生阐述“量筒要平放,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点平行,读数要准确”,并在操作中,让学生读数,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读数。而对于一些高难度、非要求实验,教师要根据实验实际进行适度演示,并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在其演示过程中,将其进行步骤分解,并对其进行步骤讲述与分析,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操作表象。

2.把握兴趣,及时发现

化学反应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结果,而其反应原理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难于掌握,或是学生不愿意去掌握,这就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把握住化学实验的各种反应现象,进行问题设置,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把握住实验原理与教学知识。如将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进行加热,让学生观察化学现象变化,学生发现铁锈逐渐溶解,并呈现出溶液浅黄、气体生成特征,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化学反应现象描述,并让学生说出化学反应的原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也有效实现了化学原理的运用,而在学生观察中,学生必定面向教师的操作,这就使学生掌握住实验操作程序,进而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扩展延伸,提升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而且是进行化学知识性传授与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化学问题设置与化学练习布置,通过教学与练习双重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例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教师以实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试验记录,其记录内容包括实验仪器、试剂、装置、实验结果、实验理论依据、实验体会等内容,这就将实验的过程性与结果性进行再次回升,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而且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化与实际化,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在家庭小实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将课堂知识搬进生活,激发学生去钻研、去想象,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实现小发明、小制作,如让学生制作铁架台、利用生活用品进行导管制作等,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了解了化学实验以外的知识,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实际操作,学做统一

在化学实验中,尤其是必考实验中,学生往往通过小组合作、分组实验以及自己操作形式完成,而化学教学的实践特征也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有效条件促使学生进行实际实验演练。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消除学生实验畏惧心理。例如,在进行一些可燃气体实验、浓硫酸腐蚀性实验时,向学生传输实验安全思想,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实验。其次,进行实验指导与训练。针对一些学生必须操作的实验,要通过实验课堂让学生亲自实验,如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实验操作,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实验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住实验原理与步骤,而针对于学生经常性的问题,则要进行集中点评,并进行规范操作演示,以实现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结合。

三、总结

在化学课程的实验性特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展开实验教学,发挥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实验为手段,通过化学原理延伸、问题设置、实验演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与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淦萍,项闪飞.化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化学教育,2010,(Z1).

\[2\]任淑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李志强.以探究教学理论指导实验教学发展学生实验设计能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乔丽.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养老金:抵不住物价上涨的尴尬 下一篇:回归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