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美的眼光看古诗文教学

时间:2022-07-18 05:38:18

以审美的眼光看古诗文教学

摘 要:本文以《孔雀东南飞》课堂教学为例,论述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如何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古诗文教学。

关键词:审美;古诗文教学;孔雀东南飞

我们在教学古诗、文言文时,是否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多一些美的品味,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一、通读全文,了解结构之美

《艺苑卮言》说《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从此言不难看出其对《孔雀东南飞》结构艺术的赞美。整首诗歌人物形象众多,画面繁复,情节起伏性强,但由于全诗情节采取双线推进的方式,又善于裁剪,表现出清晰完整的结构之美。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焦、刘夫妇的爱情,一是焦母与刘兄的逼迫及焦、刘的抗争。两者并行却又互为依存,交织发展,使诗歌结构明了,层次感强。同时,诗歌善于剪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情节,略去了很多与主题无关的部分。在诗歌开头没有叙述刘兰芝与婆婆在生活中的矛盾以及产生矛盾的原因,而是比兴入题,通过兰芝“诉苦”,仲卿“询母”,焦母“怒责”等细节,将“爱情”和“斗争”两条线索连接在一起,引出下文。结尾处未详写两家失去亲人后的悲伤及具体的后事安排,而是采用两家合葬、鸳鸯合鸣的浪漫主义手法,与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奠定的顾恋、缠绵的感情基调一脉相承,首尾照应。中间叙事以兰芝为中心,焦母、刘兄等人穿插其间,用语精炼,形神兼备。全诗情节严谨清晰,剪裁得当,紧凑利落。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诗歌的结构之美,学会谋篇布局。

二、细细品读,感悟语言之美

《孔雀东南飞》语言不饰雕琢,字里行间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有质朴之美。如文中的“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等都明白如话,浅近易懂。本文虽有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但都是选取人们最熟悉的事物来“引类设喻”,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如描写兰芝辞别焦家时精细打扮中的“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喻体选用的正是民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葱根的长、白、细腻来表现手指的柔美;朱丹是古代常用的红色染料,借此描写兰芝嘴唇的红润也十分贴切。

此外,本文有时为营造一种艺术效果或气氛,常采用铺陈,大力渲染某个情节和事件;有时又惜字如金,尽显简洁,呈现出精炼之美。在教学时,对古诗语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解析、翻译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其语言之美,以灵活运用于语文实践。

三、静心悟读,体会情感之美

文章浓墨重彩的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之间美好的爱情,我们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这场凄美的爱情悲剧,珍惜现在,也要感受穿插在字里行间的不易察觉的亲情,感受当亲情与爱情必须做出选择时的更浓重的悲哀。当焦母遣送兰芝回家时,焦仲卿苦苦请求,并发出了“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声音,而当焦仲卿无法改变这一切,“哽咽不能语”,“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述这一离别之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只留下这深情的誓言回响在分开的日子里,夫妻间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这只是表现深厚爱情的开端,那后来的县令遣媒为子求婚、兰芝拒绝后双双殉情,这些情节我们更能见出夫妻间的情深意重。刘兰芝再嫁也不失一种选择,尤其是求婚者还是县令第三郎——门第高于原夫家。对于焦仲卿来说,休了刘兰芝,他母亲也是作出允诺,“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焦仲卿既能娶得娇美的妻子,也能顺母亲的心意。但是,爱情在他们眼里比荣华富贵和生命更加重要,他们双双以死殉情,这是一首忠贞爱情的颂歌。

但焦母对自己的儿子就没有感情了吗?显然不是。她自以为自己还是考虑到儿子的幸福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休掉刘兰芝,可以再娶其他貌美温顺的女子。面对儿子决意赴死前的辞别,“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她也泪流满面,可见其对儿子有深深的爱。她的悲剧在于,站在自己家长的角度来决定儿子的幸福,滥用封建社会赋予的家长的权力,使得自己的爱和儿子的生命一起受到扼杀。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我们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这种悲剧的美,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文学审美品位。

参考文献:

[1]冯建初.铺张渲染与《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J].湛江高专学报,1995,(01).

[2]高谦.《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叙事之比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3]高进旗.人格尊严和爱情与伦理尊严和亲情的矛盾悲歌[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育中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讨论 下一篇: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