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特色化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7-18 05:06:41

教学管理特色化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系统原理,强化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实施目标管理

学校拟定了教师“四爱”教育目标,即爱学校、爱学生、爱同事、爱本职。每学年初与教师签定《教育质量目标责任状》,对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同时,制定了《教师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其考评指标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出勤、教育质量、整体工作、奖惩。以上指标的拟定,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形成潜心育人齐奋进的良好态势。

·实施制度激励

我们认真执行《枝江市中小学教学常规》,遵循效益原则,强化质量意识,规范教学工作。坚持执行学校教学工作制度,通过教学日巡查、周抽查、月全查的“三查”制度看教学工作是否落实,将“三查”结论与终端质量评价结合,综合考察教师教学质量,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并做到“减负”不“降质”。另外,我们每学期不断修订完善教学工作制度和奖惩制度,实施“创名师”工程,让教师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鼓励教师进行课题实验,出质量、出成果,学期结束依照制度严格兑现,奖优罚劣。

·实施科学评价

评价在管理行为中起着导向作用和杠杆作用。我们采取教导处与教研组相结合评价教学的方式,实行教学“三查”相互补充的操作办法,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工作综合考核内容。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必查:学生作业必查、远程教育应用率必查、实验开出率必查。还制定了减负“三看”的终结评价方法:随机听课看减负是否落实,全过程月查看减负是否持之以恒,学生座谈看减负是否面向全体,并将这三个方面作为每月教师过程等级评定的内容。由于月考评突出过程管理,与月综合奖挂钩,学期考评突出终端管理,与评先评优挂钩,从而有效地规范了教学行为。

以控制论为依据,强化教学常规管

·领导求真务实,坐正教学位置

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方能了解实情,出台实招,驾驭教学。我们加强对班子成员的管理,实行干部诫勉制度,建立了《干部岗位职责》、《干部教学工作要求》等制度系列,要求班子成员人人蹲点管线、任好一门课、带好一班人(年级组)、蹲好一个班、管理好一条线(教研组),做到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办公室。每个班子成员做到“五要”:遵守制度要当表率、教学工作要当样板、所管部门要当先进、履行职责要当示范、思想工作要当代表。在教学上对自己严格要求,身先士卒,教学质量优秀,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了一支奋发向上,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落实教学环节,注重教学过程

学校依据《教学工作制度》,对每个教学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备课做到“六有”,作业求“五精”,辅导力求“四个结合”,教科研达到“五个坚持”等,对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试、教科研等六大环节随时进行抽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管理,做到严而不漏,公正合理。

·注意信息反馈,提高管理效益

信息是教学管理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学校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师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精神面貌、课堂纪律、学生负担、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教学的意见,了解教师教育思想动态,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等,并将信息及时反馈,按层次管理范围进行调节,实现对教学管理的程序控制。

以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提升师生整体素质

·加强学习研究,使教师从“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

坚持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学校组织老师经常进行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观念。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目标方面,要以认知目标为主线,注意学生的差异不搞一刀切;要以智能目标为核心,教师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要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促进认知、智能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教师要坚持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从单向型结构转换成网络型结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着眼于启示诱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学会”为“会学”。

坚持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我们以课内比教学为契机,坚持开展“四课”“五听”活动。“四课”即新教师上好入格课;中年教师上好常规课;青年教师上好创优课;骨干老师上好示范课。“五听”指的是新教师的结对子听、课堂教学有困难教师的课跟踪听、薄弱学科教师的课重点听、有培养前途教师的课反复听、有特色教师的课开放听。持之以恒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学校形成了一种浓烈的教研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人的健全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制定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评价标准》,确立了面向全体的“一主两翼”教育思路,即以中等学生为主体,认真抓好“培优”和“辅导后进生”两翼。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学校图书室全天候开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因材施教的的原则,进行了分层教学,重视科学启蒙,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每年学科基础知识考试综合Y值处于同类学校前列。在各级组织的文艺、体育、美术、演讲、科技发明、计算机操作、实验操作等单项竞赛中学生获奖面高达70%以上,100%的学生参加了体育艺术“2+1”活动。从而基本实现了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

合理运用科学理论,逐步形成了教学管理特色。但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环境中,学校如何根据教师个人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其潜能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如何科学地评价教师和学生;怎样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等,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日臻完善。

(作者单位:湖北枝江市白洋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从《教育诗》角度简析马卡连柯爱的教育 下一篇:我国建筑外部照明艺术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