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状态

时间:2022-06-29 09:49:14

历史课,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状态

记忆是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记忆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是牢固的,而理解的核心是思维力,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状态。一节课中,学生思维得到很好训练了,这节课就是成功的,否则是有缺憾的。而要很好的训练学生思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把握住学生活动的思维脉搏,才能因势利导,让学生思维不断深入,相互“碰撞”而迸发出火花,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精心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情境下展开的。教师要让学生进入“状态”,启动学生的思维,首先要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怎样将历史情景再现于课堂,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得出结论或启示,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历史老师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我在讲《洋务运动》时,课前先编写好洋务派、顽固派论战的参考剧本,并准备好学生演出的道具(太后与大臣的帽子共五顶,大臣分别是曾国藩、倭仁、李鸿章、奕訢),学生研读剧本体验角色。要求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剧本进行演绎。上课时,先让观众带着问题欣赏思考: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启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洋务派与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有什么不同?洋务派办洋务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接着掌声有请我们的演员上场,要求观众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去欣赏同学们自演的历史课本剧《洋务派、顽固派论战》,观众根据演员表演内容解答以上四个问题,并由演员讲解。最后由我来总结评价。

我充分利用情景设计传授历史知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更好地唤起了学生求知欲,将学生思维引到临战状态,效果特别好。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因为要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现行新课标教材的系统性是很强的,但是由于教学实际不同,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因此,对教材进行调整,重新加以组织,是完全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一节课内容紧凑、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也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状态。

教材组织要适应教学对象的思维特点。学生往往因为思想上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影响听下面的内容。所以在预计学生会发生疑问的地方为他们铺路搭桥,把相关知识列入教学内容。

坚持史论结合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历史是一门科学,历史科学的特点是史论结合,而不是史料的堆砌。中学历史教材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理论的指导下编写的,但教材本身没有直接引用有关原理加以说明。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深度,发现隐含在教材里的有关理论问题,引导学生加深认识。这些隐含性的理论问题,往往是通过具体史实体现出来的,因此,一定要以史实为根据,得出每一个论点。

对于总结性的课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每个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上升到史学理论的高度。

精心组织教学,坚持史论结合都只是让学生保持积极思维状态的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外在条件。学生是思维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记忆也才能够深刻,理解也就更透彻。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和条件。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历史教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1、明确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叫学生先预习课本内容,再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碰到不懂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

2、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各组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小组合作,并记录下本节课疑难问题,便于在班上交流。

3、反馈结果。在课堂上,得出结论,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指导点拨学生逐渐统一认识,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评出周冠军、月冠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无论以何种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只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日臻完善。

(作者单位:湖北省随县一中)

上一篇: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从《教育诗》角度简析马卡连柯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