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教学浅析

时间:2022-07-18 10:25:26

初中物理学教学浅析

初中物理是建立在小学《科学》这门介绍性课程基础上的一门学科,是让学生在普通生活认知的前提下,对常见的自然规律和现象所包含的科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我们都知道,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由于这几部分的难易程度不同,因而在许多的教材版本中都首先把学生最为熟悉的声学和光学部分作为学生最开始进入物理课程学习的前奏,当然,这两部分的物理知识也是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首先能够感知到的,是符合人们认识世界一般规律的。而后,热学知识部分很多教材都分为两步走,第一步主要是宏观的理解自然界物态变化,到初三后才从微观角度加以理解并学会简单的热学计算。但是对于电学和力学部分的知识,却产生了很多的争论,有的教材认为把力学安排在初三学习,电学安排在初二下学期学习合理;而有的把电学安排在初三学习,力学安排在初二下学期学习,认为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力学和电学这两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教材安排,都显示出这两部分知识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那么,它们难在哪呢?笔者以为难在都是较为抽象的知识,不够直观,而初中学生思维中的抽象能力还较为欠缺,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知识上产生了很多理解性的障碍,而一旦不能很好的理解,在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问题中就容易出现错误。

按照人们接受和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一般过程,笔者认为力学应该放在电学前面,也就是初二下学期开始学习是比较合适的,而电学应该放在力学之后。但力学的抽象性比电学更强,概念的逻辑性更让学生难以理解,因而很多学生在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物理学习时就已经是学得晕晕乎乎,很多学生因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课成为了很多学生的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也让许多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大量的失败的教学对象。这对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可以说是一种无奈和悲哀。

那么,初中物理老师在力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在此算是抛砖引玉,举例说明我在多年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在刚开始学习力学时,教师首先就要提出“力”的概念,而教材给山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定义中的“作用”一词首先让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作用”?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形象的事物来代替这个抽象的概念。上课时可以用两只气球,让它们互相挤压,产生明显的形变。同时用一只皮球撞击地面或是墙面,观察皮球的运动变化。从两个角度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用”,让学生看得见。而看见的目的就是用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补充抽象思维的不足,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形象化,对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同时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有利于理解力学概念中的逻辑联系。

例如,在重力这一节,有一道问题是讲跳高运动员用“跨越式”“俯卧式”和“背越式”三种姿势跳过横杆,强调三种姿势起跳,人的重心升高高度几乎一样,而采取哪种方式能够跳过的横杆最高?要解答这道问题,就要弄清楚初中物理“重心”的概念。教材中的定义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这又是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什么是“等效作用点”,在教学中,首先要说明重心是一个点,是一个等效的点,换句话说本身是不存在的,是人为规定的,规定的目的就是能够把一个大的物件理解成一个小点,便于以后学习中理解有关的计算。只有学生理解了“重心”这个点本身在物体上就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为了方便学习和计算,人为规定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重心有时在物体上,有时在物体外,才能理解“背越式”跳高时,人的重心始终比横杆低,而人却可以整体越过横杆这个问题。重心的学习过程,实质是把一个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成了一个点,就如同把光用光线描绘出来一样,把一个不易描述的东西具体化为一个容易理解和感知的事物,这在物理学中有很多事例。

再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节中概念就很多,比如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三类。但在具体区分时有时也不是那么容易,有这样一道问题:用铅笔刀削铅笔,问这时的摩擦是滚动摩擦还是滑动摩擦?从滑动和滚动的概念上是很难区分这个问题的,那么在教学中怎么让学生们理解这是滑动摩擦而不是滚动摩擦呢?笔者就用另一个事例来说明,在教学中,我就用铅笔分别在我的手掌上滚动和在铅笔刀中转动,让学生看到这两个场景后,自己去体会它们有什么区别,然后再明确它们的区别在于滚动摩擦时一个物体不仅在转动,关键是相对于另一物体接触面的位置,明显发生了改变。例如铅笔在手掌上转动,其在手掌面的位置也明显地发生了变化,而铅笔在铅笔刀中转动,位置与铅笔刀没有明显改变。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它们的区别,并可以以此类推,比如自行车的刹车皮和钢圈之间的摩擦,就属于滑动摩擦。这里,笔者通过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在思维中首先看到一个形象的事物,能够区分不同面的转动情况从而理解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不同点,然后举一反三,培养知识解答能力。

在力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很多抽象的概念和事例解释要形象化外,力学中的很多公式,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出形象的理解。例如液体压强公式和浮力公式中,我就把这个字母理解成像是一把椅子的脚压在地面上,而y就像是一只浮在水中的碗,进而使学生能够很形象生动地记住这两个公式的区别,进而记住它们一个是求压强、一个是计算浮力。虽然这样的记忆公式不完全合理,但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是有一定的帮助。这也可以说是用形象的解释记住枯燥的公式符号的一个方法。

当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此,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以上知识是我的一点浅见吧。

初中物理本身难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学生在学习时却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严重地影响着物理教学的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处在一个渐进的、缓步的上升中,而突然而至的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物理课程,让很多学生难以短时间适应,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掉队,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喜爱这门课程,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进行常规的教学,更要求教师们理解学生,开动脑筋,完善教学思路,把那些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枯燥的、抽象的概念和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兴趣化,要明确学生在特定年龄段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有的放矢,善于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教师和广大的初中孩子们才能够真正地徜徉在科学知识的海洋,感悟科学进步对人类世界的贡献,才会有更多的孩子们在将来有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科学研究领域,为祖国、世界和人类的进步创造出更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 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分校)

上一篇:抓住三个基本,学好初中物理 下一篇:农村中学如何开展“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