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主体精神,提高教学实效

时间:2022-07-18 09:11:04

培养主体精神,提高教学实效

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特征,个性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人的主体性的培养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变学生的被动性、顺应性发展为主动性、个性化发展。语文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体意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但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还不尽如人意。新一轮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学习者是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将关系到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现胪陈拙见,求教于方家达士。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时空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的阅读似乎只能在课外,不能在课内,但是,既然我们已承认了课堂不是“讲堂”,而是,“学堂”,那么,一篇课文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阅读那又何妨呢?况且这阅读也是学习。当然,若能抢到学生的课外时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那更好。总之,不论要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领悟和品味文本的时间,并将读书体会形成书面记录。在这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课堂上再让学生交流、讨论、提问,进行心智对抗,思想碰撞。教师参与点拨、归纳、引导、拓展阅读。至于课堂上学生的分析、品味,教师要多用宽容的心态,激赏的眼光,亲切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发言,营造宽松的利于学生敢想敢说的氛围。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学重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然而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行灌输,把上课当作教师自己的表演。曾听过某位老师上《藤野先生》,从介绍作者到逐段点评,明线、暗线,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全部教学过程由教师一气呵成,方式致使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完全被剥夺,而最终结果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完全丧失。虽然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但是学生面对各种教育氛围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及采取不同的应对行为:感到兴趣就积极参与;感到无聊就漠然置之;感到厌倦不满就会产生抵触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主人意识。”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应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为不家务事搭建好的舞台,让出台位,鼓励学生尽情地表演。

三、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选择权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由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有丝毫“”,而新课程要求:要尊重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要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大学生的活动面,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教师应放开手大胆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及其内容,参与教学。比如在文体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向学生提出:这篇课文你们想学些什么;想让教师怎样讲课;假如让你当老师,你准备怎样讲……通过小组交流,情景表演,登台执教等形式,使生命体受到尊重,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认真,有效地学习语文。这样做印证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的一句话: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出创新的火花。

四、充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理念指出: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全本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真正行之有效。

1.巧妙提问,善于启发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质量,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加大提问的广度和课度。切忌“满堂问”,把课堂变成“问堂”;也忌“连珠问”,让学生无暇思考,无所适从。从两者问法,难以达到提问启发的效果目的。也会大大削弱学生主动参与精神。

2.鼓励质疑,组织讨论

朱熹说:“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我疑我问”:一是感到疑惑的问题,一是敢向书本说“不”。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有学生问:为什么作者在一百多个事例中,要选择文中的三个例子,而不选其他的呢?教授《宋定伯捉鬼》一文时,有学生质疑课文的人物形象,分析认为:宋定伯虚伪不诚实,居心叵测,是伪君子,要受到抨击,鬼对人掏心置腹,善良不害人,是好鬼。值得同情。对于此类问题,我不是急于解答,而是组织小组讨论,并给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教师在这期间要当好“参谋”和“顾问”,绝不可越俎代疱,包办代替。最后师生还要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使质疑讨论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参与教学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3.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佳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撞击智慧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离不开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学生只在教师创设的轻松和谐、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新。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精神,就必须大量压缩教师在课堂上的统一授课时间,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体”,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 下一篇:城市配电网络配电自动化的分步实施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