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7-18 06:28:52

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要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和采用轮换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二要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三是在学生们的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要善于设计各种话题,及时鼓励,引导思考,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学习;体会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具有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在改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谈谈看法。

一、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和采用轮换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他们便会七嘴八舌,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提高。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低年级学生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可将班上的同学分成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做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及学习资料的收集;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过程的记录;还有两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在全班作出汇报,并相互补充。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在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老师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采用轮换制,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在一定周期后(一个月左右),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作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担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是缺一不可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合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以一个小组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这样在团体竞争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二、制定小组合作规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思考便得出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我们需要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成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例如教学“4的加减法”,在分析为什么“3+1=4”时,我安排了一次小组讨论。我旁观了一个小组,他们是这样进行的。

组长:“为什么3+1会等于4呢?我们每个人先想一下吧!”(约一分钟后……)

组长:“你们想到了吗?”(其中有两个人点点头,一个人没说话,似乎还没什么思路。)“那么学生A(没说话那个同学),你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学生A:“是不是因为3和1可以组成4,所以3+1等于4呀!”

“对呀!老师上节课讲3的加减法就是这么讲的呀!”其他三个伙伴纷纷说,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许多。同时两个没有说过的组员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组长便请他们说。

其中一位同学说:“可以用摆小棒,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1根,那现在是几根?”组长连忙请操作员拿出小棒摆一摆,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1=4。

另外一位又补充说:“3比4小1,那3加上一个1不就是4了吗?”对于他的这种说法,其他三位同学纷纷表示赞同,还直夸他聪明。

讨论结束,组长请记录员将讨论出的三种想法说一遍(算式整理)。

在全班交流时,他们小组派出的汇报员很流利地说出了三种想法,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发现我再讲解也是多余的。

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我觉得这样很值,课堂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三、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做其他事情,而应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教师要下工夫了解每位学生,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能力、获得成功的体会。对表现欲望强、表现机会多的学生既要有鼓励又要有提示,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分享。要善于为小组讨论设计各种话题,让那些不爱开口的学生也有感兴趣的话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针对参与式学习的不同方式和教师共同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宝和.多媒体在数学课中运用的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8).

[2]杨改学.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研究,2008,(06).

[3]贺雪峰.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

上一篇:小学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技法 下一篇: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