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学校温暖的家

时间:2022-07-17 06:23:15

成长的学校温暖的家

广厦重庆第一建筑公司农民工占员工总数90%以上。4月21日,在这家公司一工地开办的“农民工夜校”里,国务院总理叮嘱建筑工地负责人:“从农村来到城市工作需要技术,要加强培训,让农民工学到更多东西。”

该公司党委书记李学荣接过总理的话说:“我们一定要按照总理的指示,进一步把农民工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

说起农民工,一般人常常想到“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可是在广厦重庆一建的农民工宿舍里,笔者意外地发现,这里还特地设有10来间专为他们准备的“夫妻房”。农民工大多远离家乡,他们常年工作在工地,一年只有一次探亲的机会。要让他们安心劳动,缓解思亲之情,重庆一建统一规划了民工宿舍。为满足结婚成家民工的情感需求,就特地设立了“夫妻房”,同在工地做工的夫妻可一起住宿。

一位正在做现场清理的女工告诉笔者:“过去丈夫在外打工,养家糊口,哪里还想到夫妻团聚的事情,想不到前不久老公让我也来工地找点活干,还住进了夫妻房。”说完,她开心地笑了。

在一建的食堂里,我们发现,顿顿有荤有素,饭尽管吃饱,才3元多钱,晚上加班还有夜班饭。在宿舍,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头摆四五张上下铺,被子、枕头都统一配置,还装起了空调,农民工兄弟高兴地说:“吃饭呀,洗澡呀,比家里方便舒服多了。”

广厦重庆一建的农民工代表还要参加公司的工作年会,会后,他们说:“会上听了公司头头儿的讲话,觉得我们企业有生命力,每年工程任务一摞摞地往上长,这么多年来我们春节回家过年,过了年直接来工地上班,不像有的人那样一个地方只能干几天,春节过了回来又到处找工作。公司这样发展我们很高兴。”

来自四川华蓥的42岁的农民工李开云,在广厦重庆一建工地上做了11年的砖粉工了,现在一年收入两万多元。老婆和他在一个工地上,一个月挣千把块钱,一年下来,两口子打工挣得到差不多4万元钱。老李有两个娃儿,大的今年19岁,上高三,马上考大学了。“只要他们考得起大学,我肯定要把他们供出来。以后他们在城里买房子,我当老汉的还要支持支持。”老李接着说,“我和老婆两年前就在公司加入了农民工工会,公司还有个专门资助特困户子女上学的帮困助学基金,有困难的工会会员还可以申请补助,我们当然不用了。”说这话的时候,李开云的脸上写满了笑容。

公司董事长郭向东说,善待好农民工,主要是建立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最重要、最基本的是要保障农民工的生存权、生活权和劳动权。防止拖欠工资,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并努力提高工资水平。去年该公司发放民工工资3亿多元,月人均工资1700多元,比当地一般建筑企业高出200元。农民工感慨地说:“公司把我们当主人看,我们就要为公司拚命干!”

这正是广厦重庆一建善待农民工的结果。

组织好农民工,用公司负责人的话说,主要是建立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机制,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公司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定向培训,定向招聘。有组织的、持有上岗证的农民工才可进入;同时,建立起劳务队伍党、工、团组织,为队伍的稳定提供政治基础;还有就是通过多种活动把农民工组织起来,更好凝聚他们。

到位的组织工作,减少了农民工找工作的盲目性,方便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由于组织到位,农民工队伍稳定,公司70%左右的劳务人员保持了长期稳定,最长的已有10多年。

农民工有了自己的工会,多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农民工老刘夫妻俩已经在广厦重庆一建第三项目工程部做了多年,夫妻俩觉得工地上什么都比较顺心,惟一的遗憾就是不能时常看到上小学的儿子,儿子一天天长大,与父母的感情也一点点地疏远。能不能把小孩子接到城里来上学,带在我们身边?老刘带着这个想法咨询了项目工程部的工会主席和党支部书记。书记第二天就查阅了有关文件,做出了肯定的答复,并将有关的程序详细写下来交给他。后来考虑到工地上很多农民工都存在这样的困难,他们就采用黑板报的形式,一问一答,将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公示出来,解答了很多人的疑问。下学期,老刘的小孩子就要到城里来上学了。

在公司的施工现场,笔者看到,《民工夜校管理制度》上写着:每周授课两次,每次两个小时;有事请假,不得穿拖鞋、穿短裤进教室……

课堂上老师提问:“什么人不宜高空作业?”民工曹光福回答:“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不能高空作业!”老师又问:“搭架子应该注意什么?”另一名民工任照宣答道:“要看基础是否牢固、材料是否结实!”民工们听得有滋有味,时不时有人会意地点点头,对老师的讲解表示认可和赞同。老师讲完后,民工还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了探讨。

曹光福告诉笔者,他是江津市人,48岁,小学文化。“我们真的很感谢公司,免费让我们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技能,我参加夜校学习4年了。4年来,我先后去了四五个项目部,只要在工地都坚持上课。我原来干的是木工,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在现在的骏逸第一江岸项目施工中,我开始从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了!”

38岁的模板工万桂华接着说:“我们都来自偏远山区,没有文化,起初也没有技能,就是运材料打杂,坚持不懈地参加培训后,掌握了书本知识,现在成了技术工。”

见笔者来采访,小伙子李恒果快人快语,自豪地对笔者说:“在夜校里学的法律知识,让我们知道在社会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懂得了用法律保护自己。比如说有朋友要找工作,我会提醒他要与雇他的公司签劳动合同,万一公司不发工资,他就可以拿合同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通过夜校学习,变化最大的要数黄德春。他以前是泥工,脾气不好,常与人发生些摩擦,通过夜校法律知识的学习,变得平和了,业务技能也大大提高,现在成了大学城的项目负责人。民工万桂华激动地说:“夜校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技术知识,还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

“工地建到哪里,夜校就办到哪里!工地开工夜校开学,6年来我们公司始终坚持这么做。”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周光伟说,“教育培训好农民工,主要是建立农民工素质的提升机制,并给予他们平等发展的机会。”

来公司多年的四川南充农民工彭立铭,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从一个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班组长,现在又从家乡带出200多人,自己创办了设备租赁公司。这种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在该公司有10多人。

农民工管理,历来是建筑企业的一大难题,要么管得过死,没有活力;要么就像放鸭子,一盘散沙。

第六项目工程部经理张里春谈到对农民工的人性化管理,充满感情地说:“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现场工作人员没有戴安全帽,一般的做法,通常是直接罚款。而我先递上一支烟,然后问他,‘这帽子是不是戴着不舒服,是不是太重?’我没有一句责备他的意思,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而且他马上把帽子戴上了。”

管理好农民工,公司有三条线:第一条线是各级党团组织,重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实行管理;第二条线是工会组织,重在通过维护合法权益来进行管理;第三条线是公司授权的下属劳务公司,实行劳务常规管理。

“四好”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确保了企业改制7年来产值规模年均以32.5%的速度递增。

上一篇:川东化工“常青”之谜 下一篇:傅汝栋的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