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

时间:2022-07-17 11:39:34

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

摘要:现代社会需要具备一定知识、能力、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表现,鉴于此,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成为教育的一个新重点。通过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寻找培育健全人格的途径,服务于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健全人格;人格缺失;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6-0086-02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智力超常儿童追踪几十年进行研究,通过对800个男性被试者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两组人群进行比较,发现两组人的明显差别在于他们个性意志品质的不同。成就最大的一组在个性心理品质,如:进取心、自信、不屈不挠、充满激情、想象丰富、敢于质疑等方面明显优于成就最小的一组。此研究证明,有了相当的知识和能力,不一定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一个如何运用知识和能力去做事的问题,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格。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决定命运、财富的决不仅只有知识和能力,而应当是知识、能力、人格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表现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充满热情和活力,受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在现代大学生中出现了人格发展的困境,表现出了一些不协调的人格特征。

1.理想淡薄,功利主义色彩较重。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观念的影响,重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在心理上需要自尊心得到满足,重视对荣誉、幸福的追求等。但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淡化了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信念不够坚定,责任感不太强,在注重自我发展的同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淡漠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缺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理想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认为国家、民族的祸福安危隔自己很遥远,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比较追求实际的利益。

2.道德人格不够高尚。当今社会高度发展的副产品--拜金思潮、惟利是图、无序竞争、诚信缺失等不良影响,正导致着自我中心人格的出现,使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由大学生信手涂鸦的“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墙壁文化”触目可见;平时寝室和教室里经常脏乱不堪;课堂上听耳机、打瞌睡、随意讲话等现象司空见惯,甚至经常会发出手机的声响;图书馆里的书籍和杂志许多被撕页挖走,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自我调控能力较差,缺乏坚持不懈的刻苦奋斗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实干精神。据我们调查,我国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处于较低状态,比如意志力方面的表现,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在自习和电脑游戏两者之间,往往选择后者。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经常需要老师的督促,课堂上的出勤率往往要依靠随堂点到。在实现自己宏伟蓝图过程中,少脚踏实地以做到坚持不懈,往往逃课、上网、睡觉、逛街,还给自己以“老师讲课不好”的借口。缺的实干精神,妄想一步到位,认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没有实际用处,便本末倒置弃学从商,结果往往是创业履受挫,学业亮红灯。

4.心理人格不够健全。一些大学生肤浅地吸收了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心理冲突,因为往往采取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不能正确面对问题和挫折,有的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当代大学生从家庭走向小学直至大学,基本都是一帆风顺走来,在这个为走向社会而准备的环境里,遇到一些不算挫折的挫折,就一蹶不振,采取破罐子破摔、逃避问题等消极的应对态度。比如有的班长在班级工作中受挫,就提出辞职;还有的学生因为和宿舍同学关系不和就提出换宿舍,如若老师不能满足换宿舍的要求,就提出校外住宿。

5.缺少应有的基础文明修养。虽然从幼儿园小学起,学校教育就把讲文明、懂礼貌作为教育内容之一,但是现在部分大学生在基础文明方面还是缺少必要的修养,见了老师躲着走,老师走访学生宿舍时不会礼貌接待,跟长辈、老师交流包括短信邮件交流时很少用敬语,有的甚至没有称呼。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有可能会影响一生。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的背景剖析

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当代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种种不协调表现,究其原因是由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家庭教育的影响。个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人们总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开始认识世界,走向社会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分析当前大学生自杀、自残、伤害他人的事件,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学生”中有一部分有着或多或少的家庭问题。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为数不少,生活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可以说是造成人格萎缩的主因。

2.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这种共同的人格特征又使得个人正好稳稳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

当今社会高度发展的副产品--拜金思潮、惟利是图、无序竞争、诚信缺失等不良影响,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浮泛出来。

3.校园文化背景的影响。

(1)教育目标的片面性助长学生形成不良人格。忽视品德教育,以智育取代学校的一切教育,结果使一些学生片面发展,出现人格不良。

(2)教育方法的失误直接导致学生形成不良人格。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学生、家长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只追求高分,使得那些心理还很脆弱的学生无法正确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来自学校家长的高期望值。

(3)教师人格不完善促使学生形成不良人格。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面镜子,在教书的过程中,其人格表现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有的甚至会有一生的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途径

鉴于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及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尤为重要。作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的人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教育在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人格缺失现象,高校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格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塑造健康人格,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优化人格整合,提高塑造健全人格的自觉性。认识自我是改变自我的开始,为了有效地进行人格塑造,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系列专题讲座和人格测试、人格自评等内容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状况,深刻理解这种要求实现的动机,明确人格塑造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通过了解认识自我,进一步优化组合,即要选择某些优良的人格特征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自信、勇敢、勤奋、坚毅、正直、善良等作为人格塑造的依据,使自己的人格达到和谐一致的状态。

2.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是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诸如一个人的勤奋、坚韧、乐观、细致等人格特征,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在教育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引导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特别是要从小事做起,要让他们真正明白由小到大、无小不成大的道理,并且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4.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一个人的人格往往是在其行为中表现的,健全的人格也只有在与人的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的,塑造健全的人格,必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体现为:尊重社会习俗、关心他人的需要、给人以真诚的赞美、不作无建设性的批评、多与他人沟通意见、保持自卑和自立等。同时,集体也是人格塑造的土壤,通过与集体交往,自己的某些人格品质或受到赞扬、激励,或受到压制、排斥,从而有助于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5.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具有亲和力的育人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工作者应该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善于发现大学生身上的优良品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营造教育的亲和氛围。其次,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也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要确立人才层次性观念,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把奉献精神、创造谨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

6.加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做人的教育”。大学生自我人格意识的提升需要人文关怀与教化,大学生所特有的不断求新的创造精神和追求自我发展的欲望需要人文精神的纯化。高等学校必须形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充分运用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的方式方法与教育渠道,来实现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目标。

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一个满腹才华的人只有具备了健全完善的人格,才能将其所学发挥的淋漓尽致,才能实现其抱负,才能有用于国家民族。

参考文献:

[1] 田建国.大学德育新视野[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 马嘉友.论社会转型期高校道德人格教育目标的重构[J].教育与职业.总第543期.

[3] 任秀洁.当代大学生人格缺失的背景分析及高校人格教育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9).

[4] 蔡东霞.谈高校学生的人格教育[J].教育探索.2004年(7).

[5] 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4).

上一篇:刍议学生创新思维在定向越野教学中的培养 下一篇:论素质教育形势下儿童美术教育观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