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中“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2-07-16 09:28:05

教育学课程中“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教师专业化发展呼唤教师教育专业化,要求教师教育相关课程做出必要的变革。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现状面临挑战。“案例-探究式”教学旨在通过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锻炼实践能力,发展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种教学模式是提高教育学教学有效性的有益探索,对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会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教师教育专业化教育学教学“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迫切需要教师教育模式从过去的学历教育转变为在较高学历教育基础上的资格证书教育,突出教师教育的资格性与职业性,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是说,教师专业化愈来愈依赖于教师教育专业化。”面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呼声,教师教育的相关课程和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学是教师教育学院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师范生掌握教育专业知识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途径。面对国家的要求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呼声,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育学的现实教学仍处于困境。目前,对教育学的教学现状,有来自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诘问,也有来自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批判,甚至还有师范生的否定,但是仍然有诸多的研究者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着走出现实困境的各种可能性。本次教学改革试图通过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探究式”教学,优化教育学教学内容和结构,使教育学教学摆脱现实困境实现教学有效性。同时,为实现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做出努力,更是对国家“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

二、什么是“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将案例教学和自主探究教学(或称探究式教学)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呈现事先精心准备的教育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组织开展案例讨论引起学生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能力并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最终走上“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其中,案例和探究是“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两个关键性词语。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教育学在坚持实践取向下进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之一。它立足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和探究活动两个关键性环节,使学生通过反观经验、总结提升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之上建构个体的“意义世界”,获得教师专业性,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基本环节:(1)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案例,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蕴含着一定的教育问题,能给学生带来启发和思考。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提示学生对相关知识做好课前预习。(2)教师引导,营造探究氛围。不同主体对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对于相同的教育案例,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在尊重学生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这是教学中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对教育事件意义建构的过程。(3)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发展。教师减少讲授时间,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建立理论知识与经验世界的联系,从而重构自己的知识图式。(4)多元评价,反馈探究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元化的差别评价方式,力求公正、全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在线及留言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并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机制。

三、“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我以“教育的构成”这一章中第一节“教师”(所用教材为张乐天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1.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育案例是典型的、包含一定教育问题的事件。让学生觉察到案例中的问题是激发他们思考、自觉开展探究的关键所在。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寻找合适的案例,并在案例呈现方式上下功夫;二是在引导上做文章,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产生疑惑。在讲授“教师”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通过呈现案例“一个孩子弄坏金表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母亲和老师分别是怎么对待这个孩子的,以此分析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之间的区别,并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呈现。表格如下: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性形成初步认识,为理解教师是专业人员以及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做好铺垫。

2.教师引导,营造探究氛围

看到老师给出的问题后,学生总是急于知道答案。然而也很容易只求答案不顾其他,表现出求知欲望快速出现又快速消失,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思维训练的结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探究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由简到难、步步设疑的原则。通过引用国际上对教师地位的认定,以及我国《教育法》《教师法》中对教师的规定,提出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然后对这一概念进行分析:(1)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人员。通过问问题:教师像什么?引出学生对教师形象的经验性认识,“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人梯、指挥、教练、火柴……”课前,教师已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QQ群,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教师的名言警句,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2)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提供国际上公认的职业专业化的标准,对比教师职业,梳理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立足于自己的经验性知识,不仅形成“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科学认识,还得到了较好的学术思维训练。

3.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发展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个体的、情境的,而且是在共享性学习中习得的。合作性学习和讨论是关键的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交流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面对同样的情境和问题,学生会基于各自的生活经验而提出不同的研究假设。教师根据研究假设、学生人数、自愿选择将班级合理搭配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在强调小组讨论的规则之后,再让各小组进一步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最后提出各组的问题解决策略。围绕教师的专业素养构成,各个研究小组,分别用PPT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此环节的基本流程: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提问、评价——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要求:一个小组在展示PPT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评价。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学生通过展示研究成果,既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肯定,又能给他人带来思考和启发。知识是习得的,也是生成的。有一个研究小组在其它同学提问时,想到了衢州市最美教师,很可贵。这一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高潮。

4.多元评价,反馈探究结果

评价反馈是探究活动的最后一环,也是升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对以上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专业理想形象。这一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师范生在后续专业发展中持续努力的强大推动力。基本流程:首先,通过和学生一起共同回顾本次教学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教师”。其次,和学生一起用图示(知识树或者知识结构图)将本堂课的内容再现出来。再次,每个研究小组对其他组的成果展示、回答问题和提问评价等情况进行总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做出总结性评价。最后,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用可能的方式(文字、图画等)设计自己认为的理想教师形象,并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任务同时发到网络教学平台和QQ群中,便于学生及时查看,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在线交流。这样,教学活动就不会受课堂限制,而延伸到课外。

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在反馈中得到提升。通过师生、生生相互评价,每个人都能从教学活动中受益,学生成长了,教师也得到了发展。

四、反思与建议

“案例——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思考和成果展现。本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研讨(探究)案例、总结评价,学会探究和反思,锻炼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案例”和“探究”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两个关键性词语。通过案例和探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也是有限度的,主要表现在:

1.它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这种教学并不适用于教育学课程中所有章节的内容,个人认为,“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就不适合用来讨论探究。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做好几项工作:首先,对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再加工;其次,搜集、整理有效的教育案例和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另外,将课程内容和教育案例相匹配,完善PPT教学课件。

2.它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比如学校对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及其他教学管理规范等的各种规定。教学改革需要管理改革相配套,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弹性学时制是有必要的。

3.它还受到学校教学环境的限制,比如教室内课桌椅的排列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教学改革的成功需要物质保障,教学设施的配备不仅优良,更要适宜。

参考文献:

[1]刘尧.尽快提高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7-8-27(5).

[2]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文件,2011.

[3]骆风.走出困境——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状况的回顾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1997,(04).

[4]王吉春等.意义建构: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的一种可能范式——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视角.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5][美]荷烈治等著,牛志奎译.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指南(第八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0.

上一篇:高职“谈判与推销技巧”大小课结合教学模式实... 下一篇: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