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7-16 08:27:11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非冠心病的颈动脉B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45/60),对照组为26.7%(16/60)。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11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观察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单位:518109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

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疾病的心脏表现,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与外周动脉、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已有大量的研究。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利用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的关联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 %诊断为冠心病;男39例,女21例;年龄45~72岁,平均61.5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稳定型心绞痛19例、心肌梗死11例。选择无狭窄或狭窄< 50%者60例为对照组,均排除感染性疾病、肿瘤、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颈动脉B超声检查 患者入院后均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检查,以10MHz 线性探头检测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和颈动脉窦。在静息状态下取平卧位,由同一医生检测动脉内径、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或狭窄。以IMT≥1.3 mm定义为斑块,如有斑块则根据光团回声信号的特点判定其性质(硬斑、软斑、混合斑)、数目及测量粥样硬化斑块积分(AS 积分)。超声表现正常,内膜、中膜、外膜3条超声线清晰,至少3 cm完整无中断,积2分;内膜、中膜粗糙且IMT >1.10 mm,积4分;有斑块,无血流动力学紊乱,IMT > 2. 0 mm,积6分;狭窄性斑块,血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多普勒显示血流受阻,积8分。

1.2.2 冠状动脉造影 应用西门子血管造影机,诊断标准采用标准Judkins法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轻度狭窄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中的任何一主支狭窄< 50%;中度狭窄组:50%≤任何一冠状动脉主支狭窄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45/60),对照组为26.7%(16/60)。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11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观察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平均颈总动脉IMT及积分比较(x±s)

组别例数IMT(mm)斑块积分(分)

对照组600.80±0.152.97±1.24

观察组60

轻度狭窄111.02±0.20*3.98±1.45*

中度狭窄171.14±0.23*4.47±1.57*

重度狭窄321.45±0.31*5.28±1.82*

注:*P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动脉壁局部脂质沉积的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是动脉血管在不同危险因子作用下的一种炎症的反应,主要侵犯体循环的大、中型动脉,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常同时受累。基本病理变化是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可累及全身系统,尤其是重要器官的动脉血管床,能产生致残或致死等严重后果[1]。

准确对冠状动脉血管进行评估,是正确诊断冠心病的关键。而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可靠检查手段,但是有创、费用较高。CAS与CAAS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相似的危险因素。颈总动脉联系着心脑两个重要脏器,从组织学角度看,颈总动脉属于弹性动脉,其动脉壁中层弹性膜发达,弹性膜之间有少量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与主动脉的组织结构有些相近。颈动脉IMT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目前认为,CAS的存在可以作为CAAS有价值的独立预报因素。通过对CAS的观察尤其对有斑块形成的观察,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B 型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用作监测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与消退的无创、可重复技术手段。超声主要检测两项指标:IMT和斑块。颈动脉IMT是一种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指标,颈动脉IMT与心、脑血管事件、预计的心血管危险以及治疗过程中危险度的变化相关。颈动脉IMT异常部位的增厚,也使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可以这样说IMT增加,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也增加。

参 考 文 献

[1] 谢扬.动脉粥样硬化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现代医药卫生,2004,20 (4) : 170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下一篇: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