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能力

时间:2022-07-16 03:51:23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能力

质疑就是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学习中的质疑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和不明白的地方,向教师或同伴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既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也是学生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更是关系到学生效率的关键,所以教师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于质疑的意识、善于质疑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要屹立在世界之颠之本,科技发明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从哪里来?唯有从教育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传统教育观点认为:课堂上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安排的活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遵守纪律就是个勤奋学习的好学生。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的是考分高、听话的循规蹈矩的“奴性”学生,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很可能是“高分低能”的知识型劳动者,而不是创新型人才。针对我国教育的弊端,从本世纪开始我国实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了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习,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给学生课堂话语权,当学生思维不成熟时教师加以启发,当学生发言偏离学习轨道时教师给予引导,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加以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敢于质疑。

二、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勤于质疑

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盛载知识的容器,不能培养创新性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赋予的教学使命,而西方的“活动化教学模式”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努力,但是从文化传承、教学理解、师资队伍和教学评价,在我国都不具备生存土壤,而且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在不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介于“接受式教学模式”和“活动化教学模式”之间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研究中渐入学习状态,通过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研究的问题,再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独立自主地探索和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得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复习:在12、55、37、65、28、60、148、3400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接着让学生思考: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学生根据经验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举例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举例后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质疑

张新辰:我觉得这个猜测不对,因为13各位上是3,但是13不是3的倍数。

刘佳豪:我认为是对的!如33各位是3,也是3的倍数。

陈家喜:我也举了些例子,有的对有的不对。如36、39、63、69……是3的倍数,而13、23、29却不是3的倍数,还有各位不是3、6、9的数有的也是3的倍数,如21、12、24……

朱敏慧:个位是0、1、2、3、4、5、6、7、8、9的数有可能是3的倍数,也有可能不是3的倍数,所以我认为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各位数。

何东洋:我还怀疑3的倍数可能没有规律。

徐晓旭:3的倍数个位数没有规律,不代表就没有规律,很可能我们找的方法不对,也许换一种方法研究就能找到规律……

这样放手让学生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师把课堂的研究权、交流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研究结果,学生完全沉浸在数学研究活动的之中,把研究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从研究中得到了精神的愉悦,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在交流中自然产生疑问、提出质疑,使质疑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自然使质疑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勤于质疑。

三、坚持长期训练,让学生善于质疑

技能必须通过训练才能习得,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也不例外。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知识、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内容、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对某个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广泛的讨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1.在认识的肤浅处让学生质疑。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思维能力薄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考虑问题不够前面,因而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比较肤浅,学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此时正是让学生质疑的绝佳时机。如”小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通过对0.3元与0.30元和0.100米、0.10米和0.1米比较大小的研究,得出0.3=0.30和0.100=0.10=0.1后,通过观察学生虽然发现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和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是此时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低层次的,所以这个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就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问老师或同学?在教师诱导下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小数的末尾是什么意思?②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道理是什么?③把“小数的末尾”改成“小数点的后面行吗?④整数有这样的性质吗?……

2.在知识的差异出让学生质疑。有的数学知识非常相似和接近,但是也有细微的差异,学生对这样的知识容易造成混淆,此时让学生质疑既可以辨析知识,也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有这样的话语“……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和……成×比例,……和……成×比例关系”,不同点是:正比例是“……和对应的……比值总是一定时”,反比例是“……和对应的……积总是一定时”,当学生学习了反比例以后,会把正比例和比例互相混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此时教师应当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质疑:①为什么比值一定是成正比例?乘积一定成反比例?②为什么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成绩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③如果和一定成什么比例?……

3.在知识的分化处让学生质疑。新知都是在旧知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新知与旧知有个分化点,这个点既是与旧知的联系点,也是与旧知的分界点,在这个特殊的“点”处学生也存在一些疑问,此点正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好时机。如:亿以内数的读法是从万以内数读法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万级上的数的读法与个级上数的大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万级数读法教学之后可以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①2349000为什么不读成二千万三百万四十万九万?②以前学习的读数中间的0都要读,而23005000为什么不读成二千三百万零五千?……

总之,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是重要学习和研究能力,质疑是研究的必然结果,更是深入研究的开端,教师不但要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更要研究和掌握培养学生抑制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学努力,定能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能力。

上一篇:合理运用信息 让课堂生成充满活力 下一篇:动态数学课堂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