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成本研究

时间:2022-07-16 08:02:37

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成本研究

摘要:教育培养成本是各高校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近些年在国内迅速兴起,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教育培养成本不容忽视。本文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成本做了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其教育成本的分类和特点,然后从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培养成本 核算 成本控制

Cos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lleges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cost of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considered in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ocational colleges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rise in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its cost can not be ignored.In this paper, the cos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to do analysis, first introduced the cost of their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in-depth study from accounting, cost control two aspec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sts; accounting; cost control

教育和经济密不可分,科研费用、教师工资、场地建筑、后勤水电等,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换句话说,教育机构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要支付来自多方面的直接或间接劳动以及物化劳动的全部费用,即教育培养成本。显然,能否合理利用、分配教育成本,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成果和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必须对其教育成本进行科学严谨的核算,加强成本控制。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可以为社会企业提供大量人才,近些年来备受关注,为保证各项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且将来可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必须重视教育成本,对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成本概述

(一)分类

国内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并无太大差异,按照分类来讲,可以分为计划和实际成本,前者是结合相关数据,对开展教育活动进行预测估计的总成本;后者是在开展实际教育活动过程中消耗的实际成本。对比两者,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为探索降低成本的渠道提供所需资料。也可按照主体不同来划分,包括人员成本和物质成本,前者主要是指活劳动消耗,比如奖学金、教职工薪资、保障福利费等;后者主要指的是物化资金,比如学校占地、建筑、设备、图书等。

(二)特点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培养适合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型人才为主,其教育培养成本也有差异,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首先,在教育成本组成上,高职院校比普通高校多出一些组成部分,如实训基地建设费、实习费用、企业管理人员聘请费用等。其次,员工工资、建筑费用、后勤、文体等方面的投入在全国高校都占有很大比重,但普通高校更倾向于科研支出,而高职院校主要成本在于实训实习费用。此外,在成本来源上,政府拨款。个人投入、社会捐助、企业支持都是常见方式,而高职院校更适合走校企联合模式,吸引企业投资办学。

二、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成本的核算

(一)核算要求

教育培养成本的投入和分配尤为关键,对高职院校各项活动都影响深远,为保证学校教育稳定良性发展,必须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当然,由于事务繁杂,行业竞争激烈,核算工作有着很大难度,应当遵循相应的规则和要求,才能确保其合理性。

第一,建立实际可行的管理制度。核算要有精确的数据作为基础依据,高职院校在清楚自身实力后,才能做出比较科学的计划和安排。制定简洁清晰的开支流程,做好详细记录,需凭借相关凭证进行开支,开支要有标准限制,并保存好原始记录,以防今后出现财会问题。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盘点固定资产,了解财务现状,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

第二,每一项教育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消耗,当有费用支出时,必须明确划分其间界限。比如与培养学生相关的费用,应计入教育成本范畴,但无关的费用则不能计入。会计核算都有周期,具体实行中常会出现各种特殊情况,应具体对待,分清界限,比如属于本期应该支出的费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实际支付,这笔费用应以“预提费用”的名义计入本期成本,而属于本期支出,效益却在多个期间实现的情况,要计入待摊费用。此外,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精确性,即便是费用支出,也常有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之分,其界限必须明确区分。

(二)核算内容

高职院校在筹措办学资金时,来自政府财政拨款的部分要低于普通高校,而且在实训基地等建设上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必须明确其成本核算的内容。首先,会计科目。因为高职院校成本核算通常需要遵循“权责发生制为主,收付实现制为辅”的原则,且收入要和成本费用相配比,所以会增设若干项目,比如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直接和间接教育成本、管理费用、累计折旧等。同时,也会取消一些项目,比如固定资金、结转自筹基建等。其次,成本项目。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需设置专门的成本项目,对教育成本进行分析控制。成本项目的设置,需满足几项基本要求,比如要能够全面反映出支出费用,要能够体现教育费用的经济内容。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直接教育成本、间接教育成本、期间费用三部分,具体项目比如教职工工资、奖学金、助学金、公务费、福利费、修缮费等。此外,高职院校除了用于学生的费用部分,还有一部分用作其他目的,因与教学活动无关,属于非成本项目,即不计入教育培养成本。比如科研费用、离退休人员费用、捐赠支出、赔偿费用等。

(三)会计处理

一方面,做好会计分录工作,包括分录格式、内容、步骤,都要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进行,确保无误;另一方面,教育成本核算涉及诸多方面,为防止出现费用重复、私自挪用等情况,应当记录明细账,确保每一笔支出和进账都可查询。

(四)利用分配

上述工作妥善后,便可开始对成本进行分配使用,需制定合理可行的步骤,流程大致如下:划分总成本为教育费用、非教育费用,接着做进一步划分,教育成本部分细分为本期和非本期费用。直接用于教学的部分,归属于直接教育费用,计入教育成本;不能明确由某种教育产品负担的费用,应划分为间接教育成本。高职院校各项教学活动离不开行政管理部门,所消耗的费用属于共同费用,可直接分配到教育产品中,但服务部门之间产生的费用则不互相分配,而是直接分配到专业。有些高职院校规模相对对较小,在归集分配教育费用时,可能会省去一些步骤,比如不按院系专业分,而是按照科类、学生层次进行分配。

此外,高职院校在间接教育成本的使用上,一般要多于直接费用,也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和分配方法。比如既要兼顾共有性、比例性原则,保证成本分配的稳定,又要考虑可取得性和可计量性。分配方法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可以借鉴企业在此方面的经验,常用方法有实际分配率法、计划分配率法等。

最后,是报表披露工作。各项成本明确计算后,制成报表,反映院校的教育成本情况。

三、如何有效控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本

(一)原则

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与企业经营在成本控制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是通过对成本进行管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最终达到降低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特别是规模较小的院校,建校初期,资金常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必须强化成本控制意识,进行有效管理。一般而言,企业成本控制有阶段之分,不仅要在经营期间控制,还要重视事前和事后控制。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亦然,必须做好事前控制,才会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首先,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要遵循整体性、全过程原则,即所有教职工都担有一部分责任,应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日常每一项教育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费用,所以要进行全过程控制,否则极易出现超出控制范围、财政管理混乱等情况,势必会影响到教育效果。

其次,遵循经济原则。凡事皆有主次之分,教育事业更是如此,高职院校重点在于实训基地、实习项目的支出,成本较高,学校必须考虑自身经济实力,以最少的消耗获取最大效益。这就要求,把握好本末主次,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项目上,而且成本控制系统要灵活,管理者也要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只有如此,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学校才能尽快解决,不至于束手无措。

同时,因地制宜原则也很重要。就其成本核算流程而言,国内各个高职院校之间并无太大差异,但各校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成本控制模式,而不能一味地照搬其他院校的模式和经验。即便是同一院校,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成本控制模式也有所变化。

(二)方法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工作十分复杂,校内部门众多,既各自独立,彼此间有有着极大联系,要想使整个系统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常用方法有PDCA循环控制法、标准成本控制法、责任成本控制法等。

以责任成本法为例,即实行经济责任制度,成本中心有其权力,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必须保证在不影响教育工作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就对责任成本中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具有可行性,即成本中心能够控制能力范围内的项目,如果项目难度超出其能力之外,也就无所谓成本控制了。而且成本中心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明确自身职责,合理安排下属各层次的工作,处理好各级关系。同时,为保证成本控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不断完善分析考核制度,形成一套长久机制。因采取责任制,所以在考核过程中,要明确各自的责任。至于考核指标,可以选择实际完成的绝对数和预算相比较,也可以建立平均数指标。

(三)建议

相关资料显示,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生均教育标准成本和实际培养成本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原因和财政拨款、教育成本结构等有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国家教育部相关条例指出,到2017年,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不应低于1.2万元。然而,就目前拨款方式来看,存在诸多缺陷,缺少使用这些经费的自,若不加以改善,1.2万元其实仅仅意味着生均拨款标准,而对改善教育成本结构并无太大益处。而且,若专项拨款过大,很容易对教育成本实际消耗者形成打击,使其积极性被削弱,以至于出现需要投入的项目缺乏资金、资源浪费等极端情况。因此,必须重新审视财政拨款,采取合理的使用方法,确保每一笔钱都能用到实处。

第二,教育效果具有滞后性,资金和各种资源投入后,并不能马上见到效益,而且教育质量可以不断提升,生均教育实际培养标准和标准成本相比,不能完全说明教育成本与教育质量的统一。所以,除了成本总量,成本消耗的过程及其侧面也应受到重视,作为控制的重要部分。只有掌握了其整个过程,了解每个侧面,才能判断出成本支出的精确性、合理性即可行性,进而对成本加以调整,实现支出价值的最优化,提高整体水平。

第三,师资力量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有着直接联系,必须严格考评生师比。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课时任务太重,没有机会参加实训,提高自身能力,也没有时间参与到教研课题中,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随着院校规模扩大,更应重视教师的编制问题。

第四,教育质量具有潜在性、动态性,以至于教育界的“伪劣产品”更具隐蔽性。通过评估既控制和杜绝教育成本的浪费, 更保证培养人才的必要物质成本和非物质成本的支出。从现实情况看,保证必要物质成本和非物质成本的支出对提高教育质量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只有通过教育成本评估,才能科学地确定各级各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总成本及各要素成本,在此基础上确定的收费标准才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且,教育成本评估则有助于科学确定各专业的收费标准,加强教育与社会的沟通,增加人们对教育的支持和理解,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合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近些年来倍受关注,而其教育成本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教育培养成本与学校实力及其管理水平相关,进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所以应当重视其教育成本问题,加强财务管理,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同时对成本支出进行合理控制,在不降低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消耗获取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如彩.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项目设置研究[J].会计师,2012,20(5):132-133

[2]刘军棋,刘永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0,25(11):109-110

[3]李小玮.投资收益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成本问题研究[N].南昌高专学报,2012,27(2):129-130

[4]刘镍.高职院校生教育实际培养成本实证分析与评价――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3):84-89

[5]刘丹,韩澍.吕春莹.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本分析与管理――以S学院为例[J].中国经贸,2014,22(16):216-218

[6]高松华,刘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本研究[J].职业教育.2014,18(9):14-15

[7]刘宇,冯科,江东化.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资金.2014,20(9):85-86

上一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