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个案研究

时间:2022-07-16 12:12:37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个案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整体竞争实力中的各个因素最终都会通过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强化教学技能,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升科研水平,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技能;科研水平

作者简介:朱小蓉(1967-),女,山西新绛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陈蓓(1982-),女,四川自贡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091-03

一、高职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职业教育实现由注重扩大规模向重在提高质量的战略转变。高职院校整体竞争实力中的各个因素最终都会通过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来。因此,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才可从根本上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目前,高职师资队伍大体呈现如下现状:

(一)多数教师逐步转变了教学理念,不再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开始主动接受新生事物。在许多院校,这种继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所具备的品质与能力,各种职教院校甚至把教师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列为提升教学力的关注要点。

(二)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等级有所削弱。教师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教学的目标应从理论知识的存储向职业能力的形成转变。“更好地从教师的教授策略中领略到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而不只是学习具体知识”[1]得到了更多职教教师的认同。

(三)部分教师正在从早期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框架中走出并进入到研究知识、生产知识,再到社会服务的体系中,引领着职业学院科学研究的起跑。他们通过研究知识和技术,把握学科和技术发展态势,进而产生新知识和新技术,为社会人才培养努力服务。但是,教师只会教学,不搞科研的局面与教师只做科研,不上讲台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这样的情势下,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更好地树立现代职教理念,优化高职师资队伍结构,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才能有效地实现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深化产学研结合服务。

二、促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教师潜能,构建“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并举的教学团队

当前高职教育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推动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模式的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型的中小型企业承担了大量就业职能,由此而产生了新兴岗位群,并呈现出小批量、多元化的特点。这些都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刚性化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几年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已很难持续满足市场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要求高职教育构建一种能够灵活配置教学资源、提供定制服务的教学管理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借鉴、学习与研究国内外优秀高职院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示范性建设方案的设计,提出了构建“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并举的教学团队的目标,以此激发专任教师的潜能。同时要求这个团队的建设必须由三支队伍组成:一是起引领作用的教授和研究员队伍;二是实施教学实习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三是协助教学与科研的科研辅助队伍[2]。在多数高职院校后两支队伍的建设方面都显得严重不足的情形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借着国家教育部与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出台“科研助理”人事制度改革应对金融危机这一契机,着手创建高水平的专职教师科研队伍,其重要意义在于:率先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在科研助理这类新型岗位职责、绩效考评、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撬动了高校用人“能进不能出”的局面,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研用人制度,为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具体措施是:一方面学校从航空企业聘任高级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以教带训;另一方面,学校将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派往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同时,合作企业还定期或不定期接收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既使教师的教学得到很大提高,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较大增强。截止2008年,成都航院以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航空事业发展为宗旨,以服务于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坚持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道路,以在川航空企业为主体,依托行业和企业,构建了“双证制”、“双循环”和“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使用”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共计为航空工业、民航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12000余名中、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均在学校学到了实用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建立以航空企业为重点不断推进产学合作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很多机会。对此,有学者指出,应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高职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市场需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还有学者指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产业升级和变革,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作出战略调整,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造就大批新型技能型人才[3]。据了解,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6000多所,年招生规模达到110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3000多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年培训规模超过1.5亿人次。由此可知,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4]。

面对如此局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抓住机遇,首先确立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坚持面向航空与国防科技工业,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服务航空事业、服务国防事业、服务区域经济急需的应用型“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和高技能工作岗位上的高级“蓝领”的人才规格定位。其次制订了“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主动适应、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服务航空、服务军工、服务地方、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再则,要求专任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就业实战内容,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式教学,并为此设立了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其中数控技术和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另外还建立了一批以航空企业为重点、不断推进产学合作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此打造了7门教育部普通高校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使学校在产、学、研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学生毕业论文,从课题选题到设计均来自于企业调研,形成了论文答辩、毕业设计展览、毕业生招聘“三位一体”的就业模式。既解决了学生学习与工作问题,也满足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000年以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全国两百多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就业网络,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五年,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学院连续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许多毕业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当代课程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性而在预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基本教材的基础上动态生成的,用以引导学生能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方向[5]。因此,课程与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教学则应是在一定培养目标指引下,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指南而进行的教与学双边互动的育人活动。

由于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为目标的、在目前只具备专科层次、体系不够完备、历史较短的教育类型,其实践性便是最为鲜明的特色。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自身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一是行校合作;即与行业合作,重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技能人才,积极培训各类航空企业需要的人才;二是工学结合,要求教师深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专业选修、限选、任选三种模式的课程依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并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就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为己任;同时立足职业与专业相结合,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在学校进行工学结合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工学结合,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创业的兴趣,最终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其模式主要有:基于劳动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行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情境、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熟悉专业生产现场要求,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操作示范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的技能)等。

迄今为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多项全国和四川省的比赛,均取得显著成绩。曾先后获得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三等奖,四川省“计算机调试与维修”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中国空姐“百丽丝”杯空乘院校展示会获团体金奖和银奖,全国“CAD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三等奖,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第5名,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全国二等奖等。

三、结语

学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其教学工作的好坏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建设一支能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促进高职教育稳步发展,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建议: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比如通过合作培训形式,把教师送到企业培养,或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送到国外具有优良教育模式的学校去培训。又如制定激励措施,给予现职教师一定的教学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一线企业兼职;或支持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熟悉企业运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实业家、技术专家,作为“导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同时通过他们进行创业、就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交流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学校“本土化”师资队伍。再则,要求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因为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以及时把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及时得到更新,从而做到“常教常新”。可以让学生适时了解现代技术的发展状况,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试想,教师不了解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情况,不进行技术研发,不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等科技工作,只会照本宣科,怎么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学生呢?此外在鼓励教师积极进行科研的同时,还要支持教师到实验室、下企业找课题,做实验,搞推广。以此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能力,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扭转了教师只会教学,不搞科研的局面;避免了教师只做科研,不上讲台的现象,我们的高职院校就能有效地实现教师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深化产学研结合服务,使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6]。

参考文献:

[1]郑太年.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层面[J].全球教育展望,2006(5).

[2]科研助理:高校用人从“终身制”走向“契约制”[EB/OL]. http://.2009-01-27.

[3][5]2009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0-02-02.

[4]尹晓燕.中国职业教育:本土化贴近市场 吸取先进经验[N].工人日报,2010-01-15.

[6]马必学,刘晓欢.提升教学力,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EB/OL].http://.2009-11-27.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下一篇:新课改下强化小学教学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