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级地震前后GPS基线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2022-07-15 12:35:15

日本9。0级地震前后GPS基线时间序列分析

摘要:利用1999年初至2011年9月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及中国大陆周边包含日本境内的IGS基准站的资料,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前日本境内及周边IGS基准站基线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讨论了该地震对中国大陆GPS基准站的同震影响,并对地震后中国大陆GPS基线时序结果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日本大震后我国东部地区部分GPS基线开始转折拉伸,因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基线的趋势性缩短,但是东部地区仍然有部分GPS基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不受日本地震的影响,近几年以来的趋势性异常至今仍然存在。

关键词:GPS基准站;基线时间序列;构造形变场;日本90级地震

中图分类号:P3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2)02-0190-11

0引言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北部以东海域发生90级地震,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严重的人员伤亡。据日本官方统计,实际死亡人数超过2万7千人,本州岛东北部地区大量沿海村镇被地震引发的海啸卷入海中。地震对福岛核电站4个核反应堆造成破坏,导致大气和海水遭受放射性污染。

由日本境内GPS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同震位移场结果显示,本州岛北部地区存在显著的东向位移,水平位移量最大达5~6 m(尹继尧,朱元清,2011)。日本90级地震对我国的GPS基准站同震影响有多大?日本境内及周边的IGS基准站基线时间序列是否包含了此次大震的孕震形变信息?本文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积累的10年多的GPS连续观测资料以及中国大陆周边包含日本境内的IGS基准站数据,分析此次地震对中国大陆GPS基准站产生的同震影响,对地震前日本境内及周边IGS基准站基线时序结果的趋势性异常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中国大陆内部GPS基准站基线时间序列近期变化情况的总结分析,初步探讨日本90级地震对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的影响。

1GPS数据处理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1999年初至2011年9月25日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及中国大陆周边包含日本境内的IGS基准站记录的观测资料,GPS连续站观测值的数据处理采用GAMIT/GLOBK软件完成(Herring et al,2010)。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首先利用GAMIT获得网络工程33个连续站及中国大陆周围IGS测站的区域单日松弛解(王敏等,2005a,2005b,2007)。GAMIT计算中加入周边16个IGS站(IRKT、KIT3、USUD、SUWN、ULAB、TSKB、TWTF、DAEJ、KHAJ、IISC、MIZU、PIMO、POL2、SELE、YAKT和YSSK)相应时间段内记录的数据一并进行处理。再利用GLOBK将SOPAC给出的全球单日松弛解和计算所得的区域单日松弛解进行综合平差,在此基础上通过IGS核心站求解相对于全球参考框架ITRF2005的相似变换7参数,从而获得ITRF2005下的单日解,即GLOBK的NEU坐标值,不同于通常的站心坐标,其具体含义可参阅黄立人等(2006)的研究。要计算两点之间的大地线(武艳强等,2007,2009),须先获取两个端点精确经纬度,具体计算程序可参阅GAMIT/GLOBK程序包,最后根据大地主题解算公式(孔祥元等,2001)就可以计算得到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

290级地震前日本境内及周边IGS基准站基线时序结果分析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是自20世纪有仪器记录以来的第4大地震。日本列岛地处太平洋西北,是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汇处。此次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交界的俯冲带上,在该区域太平洋板块以80 mm/a的速率相对欧亚板块向西运动(DeMets et al,1994),插入北美板块下部。

为了探讨日本90级大震前GPS基线的变化情况,本文选择了部分IGS基准站进行分析。包括中俄边界的基准站KHAJ,中国东北的基准站CHAN,朝鲜半岛上的基准站SUWN和DAEJ,日本境内的4个IGS基准站(YSSK、MIZU、USUD和TSKB),其中离此次地震最近的IGS基准站为MIZU,其次为TSKB和USUD(图1)。

由于所选择的部分IGS测站距离日本90级地震震中相对较近,因此GPS基线时间序列的同震变化较大,尤其是与测站MIZU相连的基线最大同震变化达3 m。同震变化的巨大量级掩盖了震前的图1日本境内及周边IGS基准站和基线分布

Fig1Distribution of IGS reference stations and

baselines in Japa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形变变化,为了更好地分析震前GPS基线的变化情况,本文只给出了截止到地震前一天即2011年3月10日的基线时间序列结果(图2)。图2中MIZU-TSKB和MIZU-USUD两条基线时间序列在2008年6月13日的阶跃变化是由2008年6月13日日本本州岛北部岩手—宫城里氏72级大震引发的同震形变。

地震研究35卷第2期张风霜等: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前后GPS基线时间序列分析本文的分析侧重于GPS基线时间序列的趋势性转折变化,即时间序列的最低频部分,反映的是构造形变成分。而基线时间序列的非构造形变周期成分(如年周期、半年周期等)、随机漫步噪声、闪烁噪声、白噪声等中高频成分可以在时间序列的后期处理中通过各种滤波方法进行分解和剔除(黄立人,2006;黄立人,符养,2007;杨国华等,2007)。由图2可看出,由于长时间趋势变化幅度远大于高频信息(包括高频噪声和各种误差),在不剔除高频信息的情况下,同样能显示出构造活动引起的低频趋势性变化。因此本文只讨论GPS基线时间序列的最低频部分的构造形变信息,以观察其在大震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异常。

上一篇:豫北及邻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 下一篇:南太行野生植物资源在特色旅游区的景观途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