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文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

时间:2022-07-14 02:09:50

培养语文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

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通过阅读、作文等一系列的训练而逐步形成的,而阅读训练是语文能力中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不同年级和年龄的身心特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注重培养兴趣。怎样启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

一、结合课文内容,因材施教

小学生都有共同的特点:好奇。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很多,往往会注意去问一问和去试一试,有时候还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果阅读训练中没有学到什么新的东西,或者从老师那儿得不到启示,他们就会觉得没有味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较为直观,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平面式”或“线条式”,基本不具备抽象的思维能力。有些事物,他们认识起来还较为吃力,教师应在讲解中不厌其烦,善于形象化。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但记忆能力强,他们的心灵犹如一张没有被污染的白纸,一经记录什么,就不容易抹去,教学中应多读精讲。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阅读训练时,应结合课文内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脑、手、口结合,不断强化阅读能力。

二、激趣,开启思维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看,都是按一定的联系分组编排的。一组教材完学后,学生至少应该得到某些印象,或者通过本组课文的情节,乃至对其课文阅读后,能有一定的思维,初步形成对这些文章情节内容的理解。不管是教学哪一类课文,如果不注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将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应采取“引导―激情―阅读―思想”方式,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扩大知识积累,激发语文兴趣,提高语文能力。

三、创设情境,思路升华

学生的思路主要指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课文结构、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学生的思路要靠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启发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根据文章的重点词句画龙点睛,循循善诱,或创设环境而达到学生思路的升华。文学作品总是有一定的情景的,小学语文课文中绝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教师要适当地指导学生想象情景,以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以便学生顺着教师的引导有一条清晰的思路。但是,情境的创设不是“莫须有”地去随意想象,而是紧扣课文内容,把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到课文所描述的境界上来。一般来说,思路只有通过情境的体验,才能得到拓展、延伸乃至升华。情景还必须在合理的想象中才能创设出来,思路也必须在正确的引导下才能得以升华。

四、重视训练,提高能力

以上已经谈过,语文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开启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路升华等。除此之外,还必须重视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是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是结合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引导学生通过训练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训练过程必须形象、具体、生动,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思想和美德情操。

再次是通过愉快的、生动活泼的训练气氛,提高学生情绪效应能力。在训练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训练是分主次、类别的。训练时不要给学生施加与训练内容无关的、非训练重点的压力,造成学生情绪絮乱,或无主次之分,无目的地接受。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的语文兴趣高涨了,他就会自觉地阅读课文。如果阅读训练不到位,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一篇:多给学生以信任 激发学习积极性